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159

第159章 打造西方理念的企业

海归人士,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无疑就是知识精英的代名词。而王文申觉得,海归人士除了技术之外,其实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优势。比如在宣传、公关、销售方面,就很难比一直在国内的同行做得好,在很多方面需要依赖国内的同行。“我们手里其实就这点儿技术,姑且不论管理能力,至少与国企的老总相比,没那么多的人际关系网,与民企的老总相比,又没那么多的钱。”王文申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能力。

目前朗波芯微技术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有20多个人,既有清华的实习生,也有美国回来的博士,还有一些德国学者,真有点“多国部队”的感觉。他的用人标准很简单,就是要有团队精神,有职业道德,有创新能力。王文申认为,公司的团队现在还正处于磨合期,还不够完整,但技术能力、合作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他说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千篇一律肯定是不好的。现在公司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创造环境,使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更好的协调。他一再强调:好的团队应该服从制度,而不是个人。“因为我不是个个性突出的人,我不是特别喜欢拿出自己想法的人。”

管理是王文申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这毕竟不是他的专长所在。现在主要是用西方的一些理念管理公司,难免会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我没有在中国工作过,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王文申本人比较偏重于制度化管理,而中国人的文化则比较偏向于人治,作为管理者,王文申希望尽量淡化他个人的作用,使一切都做到有章可循。现在他努力去做的就是尽量适应中国的情况。但他也表明,西方在管理上的一些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

中国企业的特征跟企业管理者本身有很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有强势的风格。“而我现在还没有超越自己的东西,更多的还是一个技术管理者。”王文申对自己评价道,“我是一个很中性的人,低调做事,性格不突出,不太善于在一些场面上跟别人交流,其实,这些是技术人员共同的性格特点。还有,我不希望在企业的运作中过多地表现自己,而是希望它的效率高一点,最好不要对企业管理者产生依赖性,公司运作要条理化、标准化、制度化。我们公司运行到现在总体上还算平稳,应该说和我所预期规划是一致的,没有大的起落。企业现在处于这个行业的中上水平,毕竟暂时这个市场还没到大吃小的状况,因为市场还没形成,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对于企业的未来,王文申有着他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个见解也是他对于成功的理解。企业的最大目的是打进美国市场,事实上科技上的“中国制造”在美国已经有很大的影响,进入美国市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认为,进入美国市场是个成功的标志。中国的市场再大,它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况且国内市场在高科技方面的购买力其实是有限的。而进入国际市场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在美国上市,另一方面可以被增值收购,进入更大的公司。”

这些就是王文申为自己界定的成功,为企业未来设定的目标。

中国人往往都有一个做“百年老店”的梦想,对于并购,无论是怎样的方式,心理上总是排斥的。而王文申觉得,这里或许有文化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不仅是资本市场本身的不成熟,也是国内创业者自身观念的不成熟。“如果我通过努力得到了相应回报,我就可以退出来。”现在的技术更新很快,人应该适应这个不断更新的现实。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继续发展的机会,企业自身也要有继续发展的机会,创业者要有勇气放手不能再提升的企业,去开创一个新的领域。

“所以,我认为,企业是企业,生活是生活。”

李明侠 郭富林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