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052

第52章 一个“冒失”的决定成就了人生美丽的风景

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到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李晓峰博士专业一直是与激光相关,和他现在带领一二十名精英奋斗的数字外科学和精密制造技术结合的事业应该是不怎么搭界的,那么李晓峰究竟是怎样回国创业,又怎样选择了一个这样的专业发展,进而迈上这个领域巅峰的呢?

李晓峰把自己这条事业线的选择归结为一次“冒失”的决定。

说起为什么回国,为什么回国后又选择创业,李晓峰说,自己似乎没有太多的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看好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机会,纷纷回国或就业或创业,李晓峰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他们这一拨儿人已经不像上个世纪80年代媒体对回国留学人员宣传的那样,似乎每一名回国人员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歌颂的故事。比如,放弃了国外企业的高薪和安逸舒适的生活,比如立志要填补国家技术的空白。李晓峰他们这一代人回国创业就业,实际上理由很简单,因为祖国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在类似中关村海淀创业园这样的地方能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李晓峰第一次听说数字外科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的结合能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修复是从一个做整形外科大夫朋友那里,这个朋友当时是德国整形大会的主席,他向李晓峰介绍了个性化的钛合金修复体能怎样完美地改变患者的生活。

原来颅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外科学上都在攻克的难题。首先是选用什么样的材料作为修复颅骨缺损的替代品,一代代外科大夫们尝试过的修补材料包括有机玻璃、灭活异体骨、骨水泥、硅胶假体,但由于这些材料需要在手术台上花费很长的时间塑型,而且强度不够,外科大夫们始终向材料学领域发问,希望能有更好的材料出现。于是近年来,钛网、多孔聚乙烯等材料逐渐成为材料新宠。

但新材料的出现并没有减少外科大夫们手术中的难题,由于受伤者的颅骨缺损总是出现千差万别的各异性,缺损形态极不规则,于是修复体的塑形和拼接工作成了令外科医生头疼的难题,他们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将市场可以买到的规格不同的钛网利用有限的手术器材弯制成不同的曲度,再像拼图一样将一小块、一小块的材料拼接在一起,这样就需要在手术中耗费很长的时间,而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是需要和时间赛跑的。

当时现有材料的局限性给学术界提出了问题,能否有一种技术为患者在手术前就量身定做出适合的、个性化的,并且材质最先进的修复体?

李晓峰朋友提到的这种产品,它比不锈钢生物兼容性好,终身植入比非金属类修复材料的力学性更好,尤其是可以精确塑型,精密贴合,是整形外科修复的发展方向,而且这种产品还具有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等诸多好处。

“我能不能成立一家公司,专门攻关这项技术呢?”和朋友的交谈结束后,好几天里李晓峰一直沉浸在对要不要尝试一下这件事的思绪中。

“如果攻克了这项技术,不仅跃上了这一领域的世界最高峰,而且国产品的价格肯定远远低于国外同行的产品,可能让更多的病人治得起。”李晓峰找出一条条应该进军这个领域的理由,首先说服自己,然后再说服几个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来做。

很简单,公司就这样成立了,也很简单,公司的发展方向就这样确立了。

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李晓峰说,现在看来,只有在我们走过一段段崎岖的道路后,才知道那时的决定是多么的莽撞,应该讲当时我们根本预想不到我们会碰到那么多的技术难题。有几次,技术的坎儿差点迈不过去,每一次技术的坎儿其实都是一次公司的生死危机,毕竟这是一个靠技术吃饭的公司。

另外,李晓峰说,大多数科技类型的公司创业时,肯定手里已经有一项成熟可用马上能转化成产品的技术,有了产品,有了销量,才能有利润继续支撑公司发展下去。而当时吉马飞公司成立创业时,还不知道研发的技术能否出得来,可以说是在技术上“一清二白”的时候就成立了公司,这不仅需要公司全体员工能有强烈的信心支撑下去,也需要管理层能有必胜的信心看到未来的预期。这其实也是很莽撞的。

或许就是这种“冒失”的冲动与热情,让李晓峰和他的吉马飞成了没有回头路的开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