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悦·读宁波
14883400000031

第31章 醉美南溪温泉

在华东地区,温泉并不多见,水质清洌、风景优雅的温泉景区更是难寻。宁波城南天台山和四明山的交汇处,沟壑纵横,山林深幽。有南溪温泉、天明山温泉等,如世外桃源一般。国画大师潘天寿曾多次造临温泉题诗作画,给予很高的评价;温泉水至清至润,属国内罕见的中碳酸钠水质,中温,被称为全国著名的三大温泉之一。

初冬的一个上午,因朋友相约,慕名驱车前往。从高速宁海北出口下,按照指示牌一路走,往北走过梅林、深甽两个镇,直到南苑温泉山庄。从梅林镇开始,一路乔木高拔,山叶绚烂,黑色的柏油路蜿蜒其中,仿佛童话世界。车道不宽,两车相过稍有余,路右侧幽溪潺泻,坐在车上感觉是融进了幽深峭拔的自然世界中。这一山谷叫卧龙谷,据说登临峰顶俯视,溪谷绵长犹如巨龙横卧,上游有映天池、千步阶,神似龙头、龙须,故有其名。当地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东海有一龙女,因倾慕宁海温泉的秀峰碧水,田园林舍,不顾天规,擅离龙宫,来到卧龙谷,一住就是数百年。此事震怒了玉帝,于是就派天兵捉拿龙女问罪。龙女无奈,在即将离开之时把护身宝物龙珠抛入山谷,以寄爱心。天地间顿时只见一片橘红的火光,少顷,火光慢慢下沉融入到山涧之中。不久,热气和热水汩汩而出,这便是今日的温泉泉眼。而可怜的龙女因失去护身宝物,无法再回龙宫,于是就长卧在谷中,这就成了今天的卧龙谷。

过天明山温泉大酒店,不久便见一水库,即所谓的映天池。映天一名,是真正得其实,湖水之绿与碧天相映成画;两山相夹不过百米,湖水浸润两岸青翠绿竹、深青杂树,越发显得青黑。山中树林,错杂几多黄叶,平添清幽隽冷之感,仿佛九寨沟秋光。湖上横跨有一米多宽的石桥,可以凭栏阅景。湖中央一座精巧的小亭,如水鸟展翼,轻掠水面。对岸沿湖有条依山的小径,或鹅卵石垒砌,或连以索桥,或搭成临水的平台,折行于水杉林中,风景绝佳。抬头北望,百米高处的绝壁上,则有一凌空而筑的亭子,立于突兀的峰岩上,岩石犹如戏耍的顽猴,极为可爱。

映天池尽处,为南苑温泉山庄。山庄是一个错落有致的别墅群,没有围墙栅栏;亭廊房屋都是开放设计,灰色的外墙与山野融为一体。在山庄梅园的门口停车,信步往回走,过一长廊,二座小拱桥,有休闲SPA房和运动房,再往里便是露天温泉。温泉有一大一小2个池子,白雾升腾,缥缈其上,壮实挺拔的杉树和一些说不上名字的植物环绕左右。再往前十多步便是映天池,临湖一面有木质的平台,闲放着几套原木的躺椅和桌子。山庄室内也有温泉,据说卫生间的浴缸都装了液晶电视,可以边泡温泉边看电视。室外的两个温泉周一到周五只在晚上7点到11点半开放,周末则白天也开放。我们在更衣室换好游泳衣,有点冷,于是迫不及待地钻进温泉。温热的水柔柔地浸没身体,清心温暖舒适的感觉霎时传遍全身。静静躺下,四围一片静谧;透过高直的大树的空隙,可以看到明朗的深蓝的天空和飘浮的白云;黄叶从高树飞下,在空中划过一个个轻盈弧线。多么清心悦目的大自然风光,真所谓“一汤一心境,一池一人间”。

南溪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49.5度到51度之间,泉水来自地下158米深处,日出水量约2500吨。水的pH值呈碱性,以含氡为主,兼有氟、钾、镁、钠等多种元素,与一般的硫磺泉不同。据说对心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及皮肤病有明显疗效。尤其是这样泡汤,从头到脚都得到滋养,是肌肤美容、放松身心的最佳方法。相传轩辕皇帝在黄山的温泉中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皱纹消除,返老还童,羽化飞升,温泉之水可谓神乎。山庄的服务不错,有冰凉的矿泉水供应客人;还有些客人要了一瓶啤酒,搁在浮于水面的托盘上,一边喝,一边惬意地享受着温泉。49度的水还是有些热力的,过四五分钟就有不少人从水中站起来,走到池边的平台上,享受一下从湖面吹来的寒风,然后再下来泡热,感觉非常舒畅。

据介绍,喝酒过量、过度劳累、激烈运动后,不易入浴;过饱或空腹泡浴,也会感不适。泡浴时间及次数并非越多越好,过多会使皮肤的水分油脂加速流失,一般不超过30分钟。我们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便起来。换过衣服,站在湖边亭廊之中,湖风时来,感觉特别清心润肺。

宁海温泉共分四个景区。卧龙谷景区为中心,西北有仙人谷景区,西南有闻莺谷景区,东南有锦绣谷景区。均是奇秀的狭谷风景,有深潭飞瀑,湍溪高峰,古桥古栈道。我们本来计划在天明山温泉大酒店吃过中饭,再去仙人谷景区游玩。但其中一个人一再坚持到海边去吃宁海海鲜,我们只好听从他的安排。

我们驱车到强蛟镇,找了一家临海的酒店,当时肚子也饿了,菜一上,便是狼吞虎咽。印象最深的是蛏子肉质嫩滑,鲜黄鱼味道鲜美不同一般,还有糊辣羹、乌饭馍糍等风味主食,极有乡土风情。

窗外海面风平浪静,海上散列八个小岛,与陆上青山静静对峙,渔船依次而立,是“宁海”之谓乎?

边走边读

“舒岳祥”(1219—1299),宁海香山牌门舒人。字景薛,人称阆风先生。聪慧早熟,为人方直;因不屑阿谀贾似道,辞官执教乡里。诗文与王应麟齐名,著有《史述》、《汉砭》、《补史家录》等二百二十卷,统称《阆风集》。

“胡三省”(1230—1302),字景参,以家居涧旁而多古梅,因以“梅涧”为号。宁海中胡村人。自幼好学,受父亲胡钥影响,专攻《资治通鉴》。1256年,胡三省与文天祥、陆秀夫等同登进士第。登第后,胡三省在案牍之余致力于《通鉴》的勘校工作,至1286年,《资治通鉴音注》全部成编。古代对于《通鉴》的注释,卷帙浩繁,历来以此书身价最高,是目前研究《通鉴学》最完整的参考资料。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号寿者,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国立艺术院教授。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创建了一整套中国画教学体系。他的艺术承袭八大山人、吴昌硕等诸家,又融会贯通,风格独特。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何晓道”1963年生,宁海人,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馆长。专业从事传统民间工艺品的收集、经营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工作;已出版《十里红妆》、《红妆》、《江南明清民间椅子》与《江南明清门窗格子》4本关于江南家具的专著。《江南明清民间椅子》附有丰富的实物图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宁海馆藏精品书画:南溪温泉篇》”宁海南溪温泉自上世纪60年代开发后,不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文化名人、书画大师等等来此观光,并留下了众多的墨宝。这本精品书画便是这些墨宝的精选结集。著名的如郭沫若、周建人、严济慈写的横披、潘天寿的《兰石图》、朱屺瞻的《松石图》、潘公凯的《墨荷》等,中英文介绍。编写者卢华强。

“《乡土宁海》系列丛书”是近些年来宁海乡土作家出版的一些书,包括浦子的《踏遍苍苔》、金再军的《人意山光——宁海影像》、《陈林干画集》、张忌的《两人世界》、陈方梁的《在路上》、王兴满的《走进前童》、王艾村的《柔石研究》、竺济法的《中华茶人诗描》、郑士渊的《春天,我接近鸟语》、何晓道的《江南明清民间椅子》、徐群飞的《乡村抒情诗》、储吉旺的《商旅风云》、阿门的《门里门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