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14884900000033

第33章 赞美女孩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萝·杜薇克的研究团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这项实验先安排50名五年级学生做一份IQ测试题,完成后,研究人员随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被称赞“不错哦,你一定很用功”,而另一组学生则被称赞“不错哦,你一定很聪明”。随后,两组学生再次接受测试,这次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试卷,一份比上一份难度高,一份则难度差不多。研究人员发现,被赞“聪明”的学生几乎全部选择简单的那一份,而被赞“用功”的学生则会主动表示想接受挑战,选择难度较高的试卷。接着,两组学生接受第三次实验,不过这次是一份较难的中学试卷。研究人员发现,被赞“聪明”的学生在考场上一直冒汗,面色不佳,而且成绩较之前倒退不少。相反,被赞“用功”的学生,不仅成绩比上次进步很多,还表示很喜欢这样的挑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被赞“聪明”的孩子会不懂得努力,变得没恒心、没毅力,功课一退步就再也起不来,而被赞“努力”、“用功”的孩子,在学习上积极性更高一些。

秋珊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就读于一所重点小学。打她会走路起,就不时听别人夸她聪明。在入学的智力测验中,她的IQ排在全校前几名。

但是,秋珊一年年地念上去,这种自知很聪明的意识却没有转化为面对课业的大无畏信心。事实上,爸爸发现情况正相反。“秋珊很不愿意尝试她不擅长的东西,”她爸爸说,“有些事情她很快就上手,但如果不是她擅长的,她会马上放弃,就说我不会。”秋珊看所有事情有个二分法,一种她天生就会,另一种她不会,怎么划分往往看一眼就决定。

例如,她低年级时,拼字不太好,她干脆就不开口拼字。数学课讲到“分数”,她一眼看上去就不愿学。最大的障碍出现在三年级,学校要求学写楷体字,她却一连几星期都不愿学。后来老师要求所有作业都必须用楷体字完成,秋珊干脆不写作业了。爸爸跟她讲道理:“你很聪明,并不表示你就不必用功呀。”到最后,秋珊的楷体字是学会了,但耗费了父母很多精力。

脑力一流的小女孩,为什么会自觉没能力应付平常的课业挑战呢?如果父母经常赞美自己的女孩“好棒”、“好聪明”,那会带给她什么影响呢?是“对自己更有信心,更能迎接挑战”,还是“更不懂得努力,更喜欢耍小聪明”?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选择前者,但来自美国的最新教育调查报告又来震撼我们的神经了:家长经常夸女孩“聪明”是不对的,很可能会害了她!那么,父母应如何做呢?

方法一:鼓励女孩的后天优势,而不是先天优势

念瑶学东西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她的父母非常苦恼。念瑶上小学了,当父母都认为念瑶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念瑶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你的卷子吗?”爸爸吃惊地问念瑶。

“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念瑶自豪地对爸爸说。

“念瑶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有时会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念瑶高兴地对妈妈说。

听了念瑶的话,妈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勤奋努力。

总是夸奖女孩聪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会开始把好的结果与脑子聪明画等号,逐渐形成过于良好的自我感觉,使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发生偏离,并且只有成功的打算。如果她把事情做得很好,她就认为那是自己聪明。一旦她受到了挫折,她将很可能为此断定“我并不聪明”,随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女孩没有失败的准备,结果不仅是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也必然会反复遭受失败的打击,最终导致一蹶不振。

父母若想激励女孩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她如何聪明,而是鼓励她刻苦学习。聪明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方法二:鼓励女孩寻求更多的挑战

很多父母在鼓励女孩时,会说出这样的话:“你的努力没有白费,你的画实在太漂亮了!”“你的字练得真好看。”这样的话无疑很让女孩受用,然而,要是再加上“但是我觉得……”就更好了。在表扬的同时,向女孩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改进。无论我们的女孩表现是“不错”还是“很好”,家长都要为下次的表扬留有余地,鼓励女孩寻求更多的挑战。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英国教育家伊丽莎白·哈特利·布鲁尔认为父母应该多赞赏女孩,具体方法是:

1.赞赏要明确、具体,而不是笼统地夸奖她的出色和聪明。

2.赞赏女孩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例如女孩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

3.即使能干、出色的女孩,她们付出的努力,也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