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14886900000015

第15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刘庄:毛泽东心中的第三个家

刘庄原为晚清刘学洵的私人别墅,名为“水竹居”。刘庄是它的俗称,坐落在西湖丁家山前隐秀桥西,背山濒水,环境十分清幽美丽。园内馆阁楼台小桥水榭错落有致,是一座典型的东方园林佳处。

刘庄的庭园景观全是中国民族风格,且依《红楼梦》大观园设计建造。它面对六桥,背仰双峰,囊括湖山胜景。园中楼阁亭榭都有风雅题额,造在水上的叫“湖山春晓”,是一突出湖面、三面临水的楼台,中间镶有一面很大的凸镜,把湖对面的苏堤、花港、南屏晚钟等胜景一览无余;掩映于繁花、丛树、修竹和怪石之间的有“梦香阁”、“望仙楼”等。每组院落各具不同的结构和风格,有的像“潇湘馆”,有的似“怡红院”,颇具中国建筑的古典美。

杭州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那里一色楼台三十里,湖畔园林如云,而西湖刘庄则是杭州第一名园。

在丁家山半山腰处,有一绿色琉璃瓦面、上饰金黄色琉璃瓦翘角的楼房,以围廊亭阁相护卫,这就是毛泽东在刘庄住的一号楼。

毛泽东到杭州,每次都由浙江省警卫处处长、省武警总队副政委伍一担任警卫工作。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乘专机离开杭州时,握着伍一的手说:“杭州的山好,水好,人更好,我每次到浙江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走了,又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回来。”他还常对工作人员说:“湖南、北京是我的第一、第二故乡,浙江杭州是我第三个家。”

毛泽东确实把刘庄当成了自己的家,卧室里、床上也如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一样,堆着一半书,办公室、休息室、厕所里都放着书。一次,浙江省公安厅长王芳刚要动手帮毛泽东整理书籍,毛泽东马上制止说:“书是要读的,不是装潢门面的,我们要做工作,想抽出专门时间读书那是不多的,我到处放书,随手拿上,读上一页一段,多方便啊!”

毛泽东在刘庄如景似画的环境里,不是贪图享受,而是饱尝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生活俭朴,从不搞特殊化。穿补丁叠补丁的棉布睡衣,爱吃苦瓜炒辣椒,霉豆腐;没苦瓜时,就整个辣椒烤着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毛泽东有空就带警卫人员到山坡上挖一种叫蕨菜的野菜,让伙房师傅用开水泡瘪凉拌,就餐时,毛泽东大口嚼着,还说:“我们湖南人最爱吃喽!”1959年,照毛泽东的意见,警卫人员把刘庄进大门的八十亩荒地开垦出来,种上了茶树、果树和蔬菜。1962年春暖花开时,毛泽东又到杭州,一进大门见原来的荒地一片郁郁葱葱,很高兴。一下车,见工作人员正在摘茶叶,毛泽东也弯下腰摘起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是种茶叶得茶叶咧!”十分风趣。

毛泽东喜爱刘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刘庄做出的。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又来到了刘庄,再过两天就是他六十大寿了,他迈着矫健的步伐,下车走向庭院,兴致盎然地迎风环视着四周的景色,高兴地对警卫人员说:“到家了。”这一次,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起草了第一部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