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14888200000013

第13章  得不到爱情,那就守住婚姻

你在娶一个女人之前,绝不会知道她的真面目。

婚姻制度是永久不完美的,因为人类天性是不完美的。

女子出嫁,只能靠碰。最自由的结婚,还是乱碰的结果。你想二万万的女同胞中,绝不是二万万个都是某青年可能的日后妻子,至少有一万五千万,或者太老,或者太小,到年纪相若的,虽有几千万,有机会相知的还是寥寥无几,相知中看上眼,又要对方同意的,真无几人。到了青年想娶亲而可以娶亲的时候,某位女子来得凑巧,或因搬家相识,或因路上相逢,或者刚刚学成回梓,年华相若,相貌也差不多,一经撮合,婚事成矣。

婚姻是这样的叫人烦难,所以今日婚姻问题,算是社会问题中之最复杂问题。婚姻强叫生理上情绪上必然不同,实际上过两种生活的人,去共过一种生活。这两人对文艺思想人情事物,必有不同之反应,兴会好恶,必然不能一律。叫这些时浮时幻之兴会感好,息息相应,脉脉相关,若合符节,真非易事。万一两方情意好合,相迁相就,互相体贴了解,经过十年八年的操练,也就像一双旧鞋,适足无比,这就是所谓美满姻缘了。

上面这几段文字,是林语堂对于女人与婚姻的精辟解读,而林语堂之所以能够作出如此精辟的解读,除了他学富五车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赴美留学的时候,林语堂已经成为了一名已婚人士。林语堂在赴美前夕与鼓浪屿大富翁廖悦发的二女儿廖翠凤结婚,在此后的数十年漫漫人生路上,他们都一直携手前行,从未分开过,正是有了这样一段“金玉良缘”,他才能写出上面这几段对于女人与婚姻极为精辟的阐释之语。

说起来,绝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与林语堂幸福生活了一辈子的廖翠凤却不是他的最爱。林语堂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叫做陈锦端,是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所认识的。

林语堂与陈锦端的相遇完全是一场一见钟情式的美好童话,他们从彼此第一眼看见对方起心中就泛起了波澜。可是,就是这样一对两情相悦的年轻人最终却还是被拆散了,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当时厦门首富)嫌弃林语堂是一个没有家世背景的穷小子,于是他直接棒打鸳鸯将这对小恋人给拆散了。结果,陈锦端就成为了林语堂心口永远都不会抹去的那颗“朱砂痣”,她的倩影一直都在林语堂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里晃动。

后来,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在说道陈锦端之时,曾这样解释她在父亲林语堂心目中的地位:“父亲对陈锦端的爱情始终没有熄灭。我们在上海住的时候,有时锦端姨来我们家玩。她要来,好像是一件大事。我虽然只有四五岁,也有这个印象。父母亲因为感情很好,而母亲充满自信,所以不厌其详地、得意地告诉我们,父亲是爱过锦端姨的,但是嫁给他的,不是当时看不起他的陈天恩的女儿,而是说了那句历史性的话:‘没有钱不要紧’的廖翠凤。母亲说着就哈哈大笑。父亲则不自在地微笑,脸色有点涨红。我在上海长大时,这一幕演过很多次。我不免想到,在父亲心灵最深之处,没有人能碰到的地方,锦端永远占一个位置。”

在和陈锦端分开之后,林语堂认识了廖翠凤,并很快陷入了热恋之中。同陈锦端的父亲相比,廖翠凤的父亲有着较为开明的思想,觉得女儿应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度过自己的一生,至于那个男人有没有钱则不重要,只要人品好有才学就可以了。所以,在林语堂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之后,双方的家人便张罗着让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19年1月9日,是林语堂与廖翠凤大婚的日子,而就在婚礼快要结束的时候,林语堂突然当着众多宾客的面拿出了婚书,然后将婚书放在喜烛上直接烧掉了——既然得不到爱情,那就要守得住婚姻。然后,林语堂在众多宾客瞠目结舌的表情中牵起廖翠凤的手动情地说道:“我把它烧了!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候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这下子,在座的宾客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来,纷纷站起来鼓掌。而廖翠凤听了这话,马上红了眼眶,她在这一刻认定,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和林语堂在一起,至死都不分离。

结完婚后不久,林语堂就带着新婚妻子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渡轮。

这一年秋天,林语堂远涉重洋来到美国投师哈佛大学白璧德教授,学习比较文学。

初至美国的时候,林语堂对什么都好奇,但是苦于囊中羞涩,只能经常带着妻子在哈佛大学附近逛逛,几乎没有到较远的城市或乡村去走动。但即便是这样节省,林语堂在哈佛大学读了一年之后,还是因为官派经费经常拖延或不按时发放而陷入了生存的困境之中,经常因为生活费不足而拉下脸找朋友借钱,甚至有时候就只带几片面包和一大瓶水去图书馆过一天。最后,在美国实在读不下去的林语堂只能离开自己所喜欢的哈佛大学。1922年,林语堂在哈佛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后,便带着妻子转身去了学费相对较为便宜的欧洲继续自己的留学生涯。

林语堂携妻子来到欧洲之后,便在朋友的安排下进入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原本以为来到德国生活能够变得稍微宽裕一点,结果却发现这里的生活并没有比美国好多少,莱比锡大学的中文藏书汗牛充栋,林语堂又过上了整天泡图书馆的生活。所幸,胡适在林语堂陷入困境的时候先后寄来2000美元,才让他和妻子能够在德国继续生活下去。

不过,就是在这样困苦的学习生活条件下,林语堂的学问水平也提升得非常快,他仅仅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就拿下了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同时,林语堂也在这个时候荣升为“准爸爸”了。1923年,林语堂和妻子廖翠凤踏上了回国的渡轮,在经历长达二十多天的海上航行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