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14888200000032

第32章  临危受命,执掌清华

1915年梅贻琦到清华任教时,清华学堂还不是一所大学,也没有“教授”这样的称号。年轻的梅贻琦一度以为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但是老师张伯苓的话仿佛醍醐灌顶,让梅贻琦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后来,他老老实实地回到了清华,一忍耐就是一辈子。当然,张伯苓的话固然有用,但最重要的是梅贻琦骨子里有着一种令人敬佩的执着精神,而他性格中的严谨、踏实、宽容也缔造了他在清华的辉煌。

1940年,潘光旦在回忆梅贻琦时,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清华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但是真正对母校锲而不舍,尽心竭力的又有几个?不因为时势的改变而动摇,不受到名利的诱惑,能雍容揖让在大学的环境中,数十年如一日的人,除了梅贻琦,全中国恐怕没有几个了。”

梅贻琦在美国留学时,学的是工科和理科,在清华执教的前几年,教的也是物理、数学、英文等学科。梅贻琦教过的一个学生曾经回忆道:“我当时考入清华后,曾经上过梅老师的数学课,梅老师讲话慢条斯理,解释非常详尽清楚,态度也非常和蔼,给我的印象至今很深。”

梅贻琦当年的同事也都这样评价他:“梅贻琦老师担任的课程十分枯燥,是很难用一般的词汇能解释清楚的数理课程,而且梅老师还要批阅大量的学生作业。当时梅老师的办公地点是清华工字厅的一个侧室,在深夜总是能看到他窗口亮着的灯光和他专心备课的身影。”

由于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因此学校对文体活动相当重视,主张实行“通才教育”。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但如何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一直是清华大学争论不休的问题。而梅贻琦一直旗帜鲜明地主张,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成就学生完全的人格。他希望清华能培养博极古今、学贯中西的“通人”,而这种人只有“通才教育”才能培养出来。那一时期,清华的校园中总是举行很多演讲、辩论的比赛。梅贻琦在清华校园中经常担任各类辩论会的主持人,为各种题目演说做裁判。梅贻琦的弟弟梅贻宝在1915年也考入了清华。在回忆的文章里他这样说:“有一次学校举行中文演讲比赛,我也参加了,记得题目是跟欧洲战争有关。我去看望五哥,五哥居然为了这个题目跟我讨论了很长的时间,我当时还只不过是十几岁的小孩,和五哥讨论过后觉得茅塞顿开,回到房里细细准备了一番,没想到演讲比赛竟然得了第一名。”

可见,教师对学生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格魅力。只要教师以自己为榜样,对学生言传身教,就能够润物细无声。梅贻琦就是这样的一个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和鼓舞着一批批清华莘莘学子。而他所做的努力也为他日后成为清华大学校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梅贻宝这样评价哥哥的教育之道:“五哥对我的学业、做人等方面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读书后,明白了儒家、道家的‘政者正也’‘无为而无不为’这些道理,但我从来没有听过五哥跟我说这些道理,而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我这些道理。”

在清华当了9年教员后,按照清华学校的规定,梅贻琦在1921年得到了一次公假一年的机会。利用这次机会,梅贻琦再一次前往美国留学,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研究物理学。1922年,梅贻琦回国继续担任教员,并成为清华第一个“物理学教授”。

1926年,他被选为清华教务长。担任教务长的同时,他还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院务。他曾经和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和赵元任保持着“真挚诚恳的友谊”。

在清华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驱逐校长。从1928年到1931年的三年多时间内,清华像走马灯一样接连换了几任校长,最长的有两年,最短的两三个月,还有的校长连清华的大门都没进去,就因被师生抵制而灰溜溜地离开了。

就是在这样尴尬的状况下,1931年底,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从清华前校长罗家伦在1930年离职之后,清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合适的校长人选,这个位置空缺了近一年的时间。国民党政府只好让当时担任“留美学生监督”的梅贻琦上任。梅贻琦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荣幸,但同时他也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校长的职位,于是一直推辞,最后因为推辞不掉才勉强赴任。在他上任清华校长的就职演说中,他中肯而充满诚意的表白就可以看出他的矛盾心理:“我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待遇,能够为清华服务,乃是我的最大的荣幸,所以我只能尽我的全力去做。只求能够尽职尽责,为清华的发展而努力,这样才能对得起清华对我的信赖。”

当时担任教育部长的李书华回忆这一情形时说:“1931年下半年我担任教育部长的时候,清华校长职位空缺很久了,我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再三考虑之后,还是认为梅贻琦最为合适,当时梅贻琦在美国担任清华留美监督的工作,我发出电报给他并得到应允后,就在9月23日提请行政院国务会议的通过,任命梅贻琦为国立清华大学的正式校长……从1931年起,他继续任清华校长达31年,是中国国立大学校长任职最久的校长。他为清华所做的贡献很大,回想起来,我在教育部所做的令自己满意的事并不多,但是选择了梅贻琦作为清华校长是我最满意的一件事。”

清华校长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但是梅贻琦执掌清华以来,从没有人反对和驱逐他。有人询问梅贻琦为何不倒的秘诀时,他只是笑笑,不失幽默地说:“大家喜欢倒这个,倒那个,倒来倒去,但是没人愿意倒‘梅’啊!”

梅贻琦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出了名的“寡言君子”。他倡导“为政不在言多,顾力行何如耳”。他认为学校造就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有用武之地。梅贻琦还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并且主张学和术分开,文和理通科,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有了他的这些主张,才有今天的水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