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14888200000036

第36章  苦难的少年时期

公理昭彰,战胜强权在今日。

概不问,领土大小,军容赢拙。

文化同肩维护任,武装合组抵杭术,

把野心军阀尽排除,齐努力。

我中华,涣涣国,爱和平,御强敌。

两年来,博得同情洋溢。

独立宁辞经百战,众擎无愧参全责。

与友邦共奏凯歌曲,显成绩!

——1939年12月7日蔡元培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会歌作词《满江红》

蔡元培的伟大不言而喻,他既是独树一帜的教育家、学者,也是真正的民主斗士,他与清廷斗过,对抗过袁世凯,对抗过北洋军阀,对抗过蒋介石,一生中多次被通缉,但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他最终毫无所惧,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追求自由、民主以及科学和教育事业上,他那种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治学智慧,都值得后人去仰慕和学习。

但是,我们要想真正了解蔡元培,还要从他的家乡绍兴谈起,因为这片土地给了他一颗报效国家与民族的赤子之心。

绍兴,这是位于浙江东北部的一座城市,北边毗邻杭州的钱塘江,美丽的浙北平原就囊括其中。绍兴的西南边大多为丘陵地形,苍茫的会稽山横亘其中,层峦叠嶂,占去了绍兴的一半以上的面积。很多著名的山峰如香炉峰、秦望山就在会稽山的西面,其东北面被平原地势所覆盖,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因此,这里被人们赋予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绍兴独特的地势形成的美丽自然景观让不少学士文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书法家王羲之也曾经在这里写下了“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千古名句。

历史上,绍兴一直以“文物之邦”而著称于世,在到晚清的两千多年历史里,曾经出现过无数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如春秋后期的越王勾践,为了领导越国人而“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让自己转弱为强,终于得偿所愿,报仇雪耻,战胜了吴国,完成了复国大业。此外,绍兴更是文人墨客的聚会地,如东晋的著名文学家谢灵运、孔灵符、王羲之等都曾在这里生活。到了唐朝,绍兴还出现了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则出现了爱国诗人陆游。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人才辈出,如著名诗人徐渭、散文家张岱、历史学家章学诚、医学家张景岳、书画家赵之谦、画家任伯年等,他们有的在这里出生,有的在这里生活。这些著名的先贤人物让绍兴这座古城拥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积淀。

可以说,绍兴是展示百年文化的一个古城,也是标记文化人宽阔胸襟的丰碑,而蔡元培就是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又有着厚重文化背景的古城中成长起来的。

1868年,蔡元培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出生。蔡元培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商人,他的几个叔叔也大多从商,除了蔡元培的六叔是个读书人,蔡家可谓是商人世家。

父亲去世时,蔡元培年仅11岁。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蔡家开始迅速衰败。蔡元培晚年曾经写书回忆道:“自从我父亲去世后,我们这房陷入困苦之中,此后几年,二叔父、五叔父和七叔父相继失业,一同住在亲戚家,也开始渐渐衰败。那时我的年纪虽小,但是听到母亲同各位长辈的谈话,也开始明白了家族由盛转衰的缘由,因而有些感慨,到现在仍然记忆深刻。”蔡元培的母亲周夫人虽然读书不多,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却勤劳贤惠。蔡元培的父亲生病去世后,家里的生活一直依靠周夫人打点,省吃俭用,把孩子抚养长大。

一些亲戚朋友看到蔡家孤儿寡母,无所依靠,便劝说周夫人接受募款的接济,但被周夫人婉言拒绝了。周夫人经常教育孩子要学会“自立”,对他们管教很严格,注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一次,蔡元培做功课做到很晚,由于过于疲倦,打不开思路,周夫人便劝他早点睡觉,第二天清晨再起来思考功课。经过一晚的休息,蔡元培恢复了精力,思路清晰,很快完成了功课。此后,蔡元培便养成了早睡早起,从不熬夜的好习惯。

周夫人对蔡元培的影响很大,蔡元培也深爱着他的母亲。不幸的是,周夫人在蔡元培只有15岁的时候病逝了,这个打击让蔡元培悲痛欲绝,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平静。蔡元培在晚年旅居香港时就改变了姓氏,从母姓,把名字改成了周子余,以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蔡元培的家庭虽是商人世家,但并非富商巨贾,实际是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一般的商人之家。蔡元培身上毫无暴戾世故之气,表现出安详方正、平易近人的性格,应该说,这一点多少与他的母亲有关。

在明清时期的绍兴商人世家中流行着这样的一个习俗,就是凡是家中有两个以上儿子的家族,往往一个从商,一个送去读书,以期望有人在仕途上能够光耀门楣,让家族有一个政治上的靠山。在蔡元培父亲在世时,选择让蔡元培去读书,在其6岁时请了一个姓周的老师到家里教他读书。

蔡元培小时候的教育完全由私塾周先生负责,因此完全是传统的教育,主要是学习四书五经。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周先生并没有多做讲解,而是让蔡元培熟读熟记。因此,蔡元培对这些书籍内容也大多一知半解。后来,蔡元培对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蔡父过世后,蔡元培的读书生涯并未结束,而是寄居到姨母家里读了一年书,随后在一位姓李的私塾老师那里又读了两年。这期间,他还得到了六叔的悉心教导,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对经学和理学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蔡元培在17岁时考取了秀才,后来,他开始自己设立私塾,正式从事教育工作,并且此后一直没有离开教育行业。

清末时,绍兴首富徐树兰建造了古越藏书楼,这个藏书楼的建成和开放被认定为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过渡的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年轻时的蔡元培就曾经进入古越藏书楼校勘徐氏兄弟所创作的《绍兴先正遗书》。他当时的主要职责就是充当伴读,并且为徐氏校对书籍。在藏书楼工作时期,蔡元培几乎读遍了楼里的万卷藏书,其中重要的书籍都经过他亲笔批注。蔡元培的女儿就曾经见过蔡元培在古越藏书楼批注的一部《管子》和《墨子》,在书籍上或用红笔,或用墨笔,在书页上写得密密麻麻,毫无空隙,而这样的书还有很多。据说,蔡元培还曾为古越藏书楼亲手书写了一副对联:“吾越多才由续学,斯楼不朽尽在藏。”这幅对联曾经悬挂在藏书楼的门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