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14888200000044

第44章  嗜书成癖,世人难以企及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南怀瑾

南怀瑾好读书,自小便是如此。幼年时候在家自修之际,父亲担心他变的懒散,专门将他送到了家庙里读书。南氏的家庙就在附近的山上,一个又呆又瘸的公公负责看守家庙。

南家的藏书很多,《史记》、《文选》、《纲鉴易知录》等书应有尽有,唐诗宋词就更不必说了。此外还有许多的“闲书”,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以及一些别的小说。南怀瑾什么都看,只要是能弄到的书,必定都会想办法弄来看。家庙附近环境幽深,十分适合读书。

后来离开家乡到了杭州之后,南怀瑾也依然热爱读书。国术馆中除了开设武术课程之外,也开设了一些文化课程,例如国文、历史以及生理卫生等。国术馆教授的东西远远难以满足南怀瑾对知识的渴求,在练武之余,他还时常抽时间去附近的大学旁听。但旁听许久之后,南怀瑾认为,大学的课程也不过如此,不如自己看书的好。当时在社会上有一些英文补习班,南怀瑾也参加过英文班,但最终却觉得自己实在没有英文天赋而选择了放弃,此后,南怀瑾一辈子也没想过去学英文。

南怀瑾读书的天赋是十分高的,据闻他在杭州之际,曾遇到过一个和尚,和尚送给了南怀瑾一部《金刚经》,只读了三天,南怀瑾就感觉心中脑中一片空灵,甚至找不到“我”了。当他将心中感悟告诉和尚的时候,和尚惊讶地说:“你太了不起了!人家修行几十年都未必能做到,你却只念了三天的《金刚经》便达到了这种境界。”可见,南怀瑾在读书方面,尤其是在佛学之中,悟性是极高的。

而在南怀瑾一生的两次闭关中,也都是一头扎进了书海之中,靠着对经典的研读,度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日子。

南怀瑾前往台湾之际,所带的行李并非黄金美钞,也不是钱粮缎帛,而是一大堆的书。当时他还不曾想好自己到台湾以后如何生活,但却完全舍不下自己身边的书籍,千里迢迢将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带了过去。

南怀瑾可说是嗜书成癖,他这一辈子所收藏的书,上自先秦,下至民国,包括了诗词曲赋、名人传记、世界经济、外国史地、哲学著作、中西医药、当代科技,以及他最喜好的佛道经典,甚至还囊括了中外美术、音乐、武侠小说等等。他所藏之书,以及一生所读过的书,几乎难以统计。南怀瑾的藏书几乎可以组成一个不小的图书馆。南怀瑾一生读如此多的书,其阅读速度也十分快,常常能做到一目十行,随口便能将其中道理说出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其天资也并非一般人可以相比的。

南怀瑾嗜书如命,对读书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与认知。南怀瑾曾说:

中国读书人,不是问你有没有学位,我们以前讲读书,是说这个孩子“读通”了没有。书要读通,通就是渊博,然后归纳起来变专才。光学一门专学,其他不通,只能做专门的事,其他的事就不行了。

南怀瑾的学问文章名满天下,引起了无数人的瞩目。许多对中国文化极有兴趣的外国人都纷纷登门拜访南怀瑾。南怀瑾对于一切意欲求学之人都以礼相待,将自己所学倾心传授,从不要求任何回报。在这样的交流之中,南怀瑾与不少西方人士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曾经有一位从德国慕名而来的年青学生在回国之前,向南怀瑾先生行了跪拜大礼作为辞行。来自加拿大的学子文颢儒倾慕中国文化,投入了南怀瑾先生门下,受到先生熏陶,不到一年的时间竟比中国人更加中国化,堪称西方儒者。求学期间,文颢儒还将其母亲接到了台湾进行观光。归国之后,文颢儒成为了加拿大文化部专员,并将南怀瑾的著作《论语别裁》翻译成为法文,以推广南怀瑾的学问。

美国禅宗巨子,曾是《纽约时报》知名记者的卡普勒为寻求禅宗之根,率弟子特地拜访了南怀瑾,经过两天的彻夜长谈,卡普勒对南怀瑾心服口服,临别之际一再说道:“我一定会再来的!”此后,卡普勒一直向众人称赞南怀瑾先生是一名难得的开悟者,一位了不起的禅宗大师,甚至时常介绍拜入他门下的欧美禅门弟子前往南怀瑾先生处求教。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对道家的学术推崇备至,曾以一部名为《中国科技文明史》的著作闻名于世。在编写这本著作的时候,李约瑟博士曾专门到台湾进行资料搜集,后在陈立夫先生的陪同下拜访了南怀瑾。两人兴致盎然地谈了三个多小时。

1985年盛夏,迫于台湾当局的压力,南怀瑾接受了美国方面的邀请,抵达了华盛顿,并正式成立“东西学院”。旅美期间,南怀瑾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南怀瑾的众多作品中,有两部作品有着特殊意义,一部就是他在台湾最艰难时期的处女座《禅海蠡测》,另一部则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目前影响最广的作品《论语别裁》。1990年,南怀瑾的著作终于开始得以在大陆发行,刚一投入市场,就受到了读者的热情追捧。随着作品的畅销,南怀瑾的名字也终于为内地人所熟知。

可以说,南怀瑾是文化界的奇人,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曾在他的著作中评论道:

南怀瑾是奇人,有一股吸引力,交游广阔,佩服他的人也很多。大概是传统严谨的学问,大家觉得太枯燥,他讲的却有许多很方便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