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南极北极哪里冷
14890300000037

第37章 人在室内感觉最舒适的温度

高温对人体有着多方面的危害。高温可使得人体大量丢失水分、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人是恒温动物,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与散热正好相等,体温总是维持在37℃上下。通常,人体近80%的热量是通过皮肤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方式散发的。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内蛋白质分解也增加,血糖浓度下降,热量大量消耗。由于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血红蛋白、红细胞、血黏度会相对增加,而血容量减少。同时,由于高温,为了散热,人体皮肤血管会扩张,使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减少。这些变化,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影响非常大。人属于恒温动物,一般说来体温不会超出35~42℃的范围,41℃时人体器官肝、肾、脑将发生功能障碍,连续几天42℃的高烧,足以致成年人死命。

室内气温多少度人体感觉最舒适呢?冬天80%的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为17~19.2℃。当室内气温为18℃时一半人坐着时会感到冷;低于12℃时80%的人坐着时感到冷,且有人冷得难受,活动着的人也有20%以上感到冷。使人既不感到热,又不觉得冷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生理零度是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理零度,一般身体健康的正常人生理零度大约在28~29℃。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和观察对比,认为生活中理想的室内温度应该是:相对湿度控制在30%~40%时,温度保持在24℃,这时人在室内感觉最舒适。

环境温度过低可使肌肉紧张性增强,能量代谢增高;环境温度过高可使体内物质代谢加强,能量代谢也会增高。人体与非生物体的热变化过程的区别在于人体的温度和散热量并不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因为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在一定环境参数范围内具有主动调节这些参数的能力。恒温动物,包括人,与非生物体相比,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进行。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为了保持室内舒适温度,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都装有空调。为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政府要求把公共建筑空间的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据测算,如果将制冷时的空调温度提高2℃,可节电20%,而不大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