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别人喜欢你的18种沟通方式
14892400000010

第10章 猜透对方的心思

人与人沟通时,是否懂得如何说话、说些什么话、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都取决于我们能否仔细地现察对方,以及对对方的想法和观念有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嘴上功夫看似雕虫小技,却有可能扭转你的一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便论功行赏。这可是攸关后代子孙的万年基业,群臣们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还没吵完。

最后,汉高祖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他为侯,封地也最多。虽然群臣心中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封爵受禄的事情也算尘埃落定。这时众臣对席位的高低先后群起争议,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次伤,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他心里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关内侯鄂君已揣测出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地上前说道:“大家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兵力时有不足,是萧何常常从关中派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而且,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因萧何保全关中,才得以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居次。”

这番话正中刘邦的下怀,刘邦听了,自然高兴无比,连连称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而鄂君因此进言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比原来多了近一倍。他凭着自己察言观色、能言善道的本领,给自己的生活也添了许多亮色。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巧言,不令色,并不能彰显你的仁德,有时反而突显你的不识时务。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还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而察言观色能让我们的沟通更为/顷利,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人们的言与色有时是简单外露的,观察起来容易;有时是复杂隐蔽的,这时的观察就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观察。

首先,找准性格类型和语言定位。

社交中的察言观色,说到底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找出对方的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

性格定向就是通过对其表情、言语、举止的观察分析,掌握其性格类型。你可以提出一两个对方很敏感的问题,静观他的反应方式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察一定要细致人微,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上去似乎毫无反应,就断定他是傻瓜,正如看悲剧时,有人流泪,有人木然,你不能因此判定木然的人就没有伤心。在摸透了对方性格类型之后,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以及身体每一寸肌肤,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

有些常见动作的含义是较易弄清楚的。如腿的轻颤,多是悠然的表现;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是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头、轻咬嘴唇,则是思索的象征性动作。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对方的手,尽管许多人可以巧妙地用面部表情掩饰情绪但还是会不小心表现在肢体动作上。如愤怒时握紧双拳,甚至将烟、铅笔之类的东西捏坏;兴奋紧张时,双手揉搓,两手发颤;思索时,手指在桌面、沙发扶手、大腿等地方有节奏地轻敲等。

其次,抓住“决定性瞬间”。

任何人对自己内心的掩饰,都不可能达到滴水不漏。关键在于你能否从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准确判明哪一个变化是决定性的。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破绽存在长时间。因此,时机非常宝贵。

至于什么才是“决定性瞬间”的具体显现,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抓住,那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凭借经验和感觉来确定,无固定模式可循。

最后,主动探察。察言观色,不能理解为被动式的观察。

事实上,主动进攻,运用一定的方式、手段去调动对方情绪,才是迅速、准确把握对方思想脉络的最佳途径。其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闲谈探底。在触及正题之前,漫无边际地谈些与正题无关的话,目的在于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习惯和学识等情况,如果对方厌倦这些,那么你的漫谈还起到了扰乱其心绪的作用。

二是抛砖引玉。你可以若有若无地谈论一些对对方具有吸引力的话题,从对方的侃侃而谈中摸清其神情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语言点位置,判断出对方的心中所想。

三是激将法。你可用一连串的刺激性问题,攻击对方,使其兴奋,进而减弱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或者做出高傲、看不起对方的姿态,对他的自尊造成一种威胁,从而使他情绪激动。

四是逆来顺受。当你没有吃透对方的脾性时,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不妨先逆来顺受,等待对方暴露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