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14893100000020

第20章 别给男孩太多的物质享受

“穷”养男孩已经不是什么新理念了,但很多父母对“穷”养的理解还存在很多误区:

认为“穷”养就等于让孩子多吃苦;

认为“穷”养就等于与孩子对着干;

认为“穷”养就等于对孩子罚站、批评和吝啬;

……

真正的“穷”养会让男孩感到自信和快乐,会培养他独立和坚强的性格,而这一切都需要父母掌握“穷”养的技巧才能得以实现。

中国的家长可以说是天底下最疼爱孩子的家长,即使孩子长大成人时,还会依偎在父母的怀抱,“啃老族”的出现正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很多年轻父母明知道过多的物质享受对孩子的发展不利,但是还会不遗余力地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

2008年,比尔·盖茨正式宣布退休,并声称将把自己全部财产580多亿美元捐给慈善事业,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的子女。他的理由是:“巨额的遗产会使下一辈失去奋斗的精神、做事的热忱,形成不劳而获的观念,甚至会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而堕落下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10年9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到中国举办慈善晚宴,目的是劝中国富豪能捐出身后遗产,当时很多富豪都没有应邀出席。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作祟,认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最殷实的保障,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

17岁的晨晨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从小就享受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无尽的爱,玩具、衣服、零花钱、手机、电脑……只要是他要的大人都会满足。随着晨晨的长大,父母发现他越来越任性,却拿他没办法。他们想,只要孩子再过几年长大点自然就会懂事了。

可是最近,晨晨行为更加反常,情绪忽高忽低,对大人讲话又没礼貌,索要零花钱次数越来越多,数目也越来越大。后来,晨晨父母跟踪儿子,发现儿子经常泡酒吧,并结识了很多不良朋友,染上了毒瘾……

丰富的物资享受,容易让男孩养成贪慕虚荣、铺张浪费、喜欢攀比、坐享其成的毛病。当男孩对物质追求的欲望膨胀到父母无法满足时,就可能走入歧途,为金钱而犯罪。有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盗窃的案例中,很多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物质观、金钱观,平日里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经常进入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青少年不宜场所,接触到社会不良人员而学坏的。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着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父母过分的爱会让男孩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所以,父母要遵循“贫穷孩子早当家”的古训,“穷”养男孩。

方法一:不要轻易满足他的要求

父母最架不住的是孩子的撒娇,有时一个无助或是渴望的眼神,就令父母心甘情愿掏腰包满足孩子的要求。有句话叫“自古寒门出贵子”,其实不管你是否富有,都不应该满足男孩所有的物质愿望。太多的物质享受只会消磨掉男孩的意志。

“穷”养并不会让男孩损失什么,反而因此他会获得更大的财富。现在“穷”一些,他就知道父母赚钱不易,就会更关心父母;现在“穷”一些,他就知道生活不易,就会通过自身努力,好好学习,为自己赢个好未来。因此,各位父母们不要给男孩太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要让他养成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方法二:让男孩吃点儿“苦”

炜炜的家距学校有点远,坐公车的话可能要花半个多小时,所以,刚上初一的炜炜时常不吃早饭就往学校赶,妈妈看着心疼就让儿子每天上放学打车,而自己还要挤一个多小时公车去上班。就这样,儿子初中三年,就打了三年的车,而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心甘情愿地挤公交。

不知道从何时起,孩子上下学都已经习惯用车接送,难道今天的孩子不能骑单车、坐公交了吗?也许有父母会找出一些借口,如社会不安全因素太多、路程太远等等,但年轻的父母是否还记得当年你是怎么上学的。有人可能会骑上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有人可能会坐很久的公车,还有人可能还要走上几十里的山路……那么,今天你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呢?请对你们的男孩狠一点,过多的呵护只是令他更脆弱。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呢?!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应相应地减少在男孩身上的投入,使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多一分磨练,少一分娇惯,养成坚韧、顽强的良好品格。对此,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孙云晓老师给出的建议:

1.在儿子面前,不妨故显贫穷。

2.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贫穷”。

3.让孩子体验“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