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长寿的奥秘
14897000000020

第20章 天年百岁

《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中医学的源头,其中更包含着多学科的内容,很多观点论述也都带有权威性。《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素问》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亦云:“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所谓“天年”,即天赋之年寿。从这两段经典文献来看,人类的寿命大约只是100年,也就是人类以百岁为寿限。果真如此吗?非也!

有史以来,古今中外寿命超过百岁者不乏其人。明朝谢肇浙在《五杂俎》一书中曾作过统计:“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神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之爽,年百三十六岁。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据《历代高僧生卒年表》记载:高僧慧昭,生于526年,约卒于816年,终年290岁,他道行高,广收弟子传佛法。吴丹,是曹魏时道士,据《东乡县志》载:吴丹“得吐纳伸缩,制炼服食诸术”,后求道于终南,以炼养修身,寿170岁而卒。南北朝时期梁代的长寿老人顾思远,活到130岁。明《西山日记》记载“王士能,寿高137岁。”清《居易录谈》载:“田家老姬,清代寿星,北京人,130岁。”著有《修龄要旨》的明代养生家冷谦也享年150多岁。在清代编写的福建《永泰县县志》卷十二“杂录”中有这样一则史料:“本县汤泉人陈俊,字克明,寿444岁。他生于唐代辛丑(881),历五代十国、宋、元,卒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善事,受到乡民的敬重。”陈俊子孙后代无存者,生前由乡人轮流供养,晚年身体瘦小,形如小孩,乡民特地编一大菜篮,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家门,称“菜篮公”。卒后,遗骨塑像置于汤泉庙中,还有木牌记其事。在我国历史上,留有文字著述的年高寿长者,还有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终年256岁。

不仅古代有如此高寿之人,近代国内外也有特别长寿者。

1990年8月,吉林省辉南县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发现了一位152岁的老寿星,名叫田崔氏,于1839年10月17日出生,祖籍河北唐山。贵州省仡佬族农民龚来发146岁时,被1994年4月18日的《金陵晚报》称为“中国长寿之王”。新疆吉沙县人吐地沙拉依,生于1849年,年逾140岁。有位1823年出生的伊朗寿星阿巴斯·哈萨,156岁时还曾接受过记者采访。原苏联高加索山区农民哈吉基迈德·库费莫维奇·亚加诺夫高寿135岁时,仍能做些劳动。日本人万兵卫在174岁时,其妻也有173岁,其女153岁。华及人阿塔瓦·穆萨,活到150岁时,仍能坚持听广播。南关妇女玛卡兰珠活了203岁。英国人弗姆·卡恩活了209岁。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巴奴,在160岁时听力、视力都正常。最著名的是英国老寿星托马斯·帕尔,据记载他于1483年受洗,1563年首次结婚,时年80岁,1605年第二次结婚,时年122岁。1635年他被带到伦敦晋见国王查理一世,不久于享用宫廷大宴时突然死亡。查理一世下令将帕尔葬于只限于埋葬国王和伟人的西敏寺,坟墓至今犹在,墓志铭称他“活了十个王朝,享年152岁,于1635年11月15日葬于此”。

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人类“天年”并非百岁!

现代研究有从寿命系数推算,人的寿命是生长期(25岁)的5~7倍,应为125~175岁;有从细胞分裂代数推算,人体细胞只可培养40~60代,每代相当于2.4岁左右,人的寿命应为96—140岁;有从性成熟系数推算,人的寿命是性成熟(14~15岁)的8~10倍,约为112~150岁。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科研人员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如果能限食,人类的寿命极限应该是180岁左右,但大多学者认为应在120岁。有一德国学者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遇到外源性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衰老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用我国著名医学家谈家桢教授的话说:“到2010年,人活120岁不是神话。”

1991年秋,“环球百岁养生研究中心”在北京宣告成立之时,就曾郑重表示其研究目标是人的寿命要达到120岁,让更多的人不仅能尽其天年,还能够“寿而强健,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