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郭沫若
14897900000016

第16章 唱和《沁园春·雪》

(一)

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不仅以其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大智大勇慑服了国民党蒋介石,而且以一阕冠绝古今的《沁园春》咏雪词轰动了山城,首次向世界展现了一代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诗人气质和浪漫情怀。

毛泽东是一位豪放的浪漫诗人。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以读诗写诗为伴。9月3日,毛泽东在“桂园”会见郭沫若等人时,自然也谈到诗的话题。

周谷城曾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问毛泽东:“过去您写过诗,现在还写吗?”当年他与毛泽东在湖南省立一师附小同事时即开始了交往,知道毛泽东精于此道。

毛泽东乡音未改,风趣地说:“近来没有那样的心情了。从前是白面书生,现在成了‘土匪’了。”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其实,他并没有真的放弃写诗。

毛泽东又转过身来,对坐在他左侧的郭沫若说:“要说写诗,应当问我们的郭老。”

郭沫若赶忙表示愧不敢当。

文化界人士出于对郭沫若的敬重,总以“郭老”呼之。他比毛泽东仅长一岁,毛泽东也称之“郭老”,显然是对他的尊重。郭沫若也习惯以“主席”敬称毛泽东。这种称呼在二人后半生数十年的交往中一直延续着。他们的关系既是革命领袖与文化巨人,又是朋友与诗友,非同寻常。

革命斗争艰苦繁忙,毛泽东没有完整的时间写诗填词,但即便如此,在马背上行军,在炮火连天的战斗之余,他习惯总要哼上几句,从未间断过。他也没有打算公开发表这些诗词。此次重庆之行,友人索句,恰成了毛泽东展现非凡的诗人才华的契机。

在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中,能够于诗词跟他唱和的人很少,数十年来得此殊荣者仅有二人,一个是郭沫若,另一个是著名诗人柳亚子。当《沁园春·雪》在重庆报纸上公开刊出后,步韵填词者一时成为时髦,使得国共两党尖锐的政治斗争在文化领域里风雅化了。郭沫若以其憎爱分明的唱和,勇敢地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文人,捍卫了毛泽东。

柳亚子与毛泽东的友谊也非同一般。1926年,他们在广州出席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时初次晤面。当时毛泽东是以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和代理宣传部长的身份出席会议的,柳亚子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上,蒋介石提出了所谓“整理党务案”,旨在排斥共产党,夺取国民党党权,遭到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和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的一致反对。柳亚子不等会议结束,就以母病为由,愤然离开广州。此举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沁园春·雪》得以在重庆公开问世,还得先从国共和谈期间柳亚子与毛泽东的密切交往谈起。

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的第三天(8月30日),柳亚子就来到曾家岩拜访毛泽东。老友话旧,欣喜之情不言而喻。柳亚子当即赋诗一首《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诗中有云: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柳亚子非常敬佩毛泽东的英雄气概,在诗中称颂毛泽东亲临重庆谈判是“弥天大勇”,是“霖雨苍生”,是为了拯救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早年他就预言,毛泽东必定是中华民族史上开天辟地的伟人。他坚信,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他对毛泽东及其革命事业寄予莫大的希望。

毛泽东也早就敬重柳亚子的骨气,在给何香凝的信中,把他誉为“人中麟凤”,可见评价之高。9月6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来到重庆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专程回访柳亚子。毛泽东在紧张的谈判之中移尊就教,柳亚子大为感动,当即赋诗:

兰玉庭阶第一枝,英雄当拜复何疑。

已看三杰留鸿爪,更遣髯翁补小诗。

10月2日,毛泽东又邀请柳亚子到红岩村去。两人促膝谈心,畅谈对国内外时局的看法,相得甚欢。随同柳亚子前往的还有画家尹瘦石,他正在筹办“柳诗尹画联合展览会”,柳亚子邀他去为毛泽东画像。毛泽东愉快地答应了这一请求,并约好时间。当天柳亚子回家后就赋诗二首,记下这难忘的时刻。诗中有云:

最难鲍叔能知管,尚用夷吾定霸齐。

心上温馨生感激,归来絮语告山妻。

当时柳亚子的夫人郑佩宜因阑尾炎住在重庆市立医院开刀,柳亚子心绪不宁。毛泽东知道后,于百忙中立即亲笔写信给柳亚子表示安慰:

亚子先生吾兄道席:

诗及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柳夫人清恙有起色否?处此严重情况,只有亲属能理解其痛苦,因而引起自己的痛苦,自非“气短”之说可解释。时局方面,承询各项,目前均未至具体解决时期。报上云云,大都不足置信。前曾奉告二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吾辈多从曲折(即困难)二字着想:庶几反映现实,免至失望时发生许多苦恼。而困难之克服,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此点深望先生引为同调。有些可谈的,容后面告,此处不复一一。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感发兴起。可惜我只能读,不能做。但是万千读者中多我一个读者,也不算辱没先生,我又引以自豪了。

敬颂

兴居安吉

毛泽东

十月四日

毛泽东的慰问和高度评价,使柳亚子万分感激,他写诗抒怀道:

瑜亮同时君与我,几时煮酒论英雄?

陆游陈亮宁卑视,卡尔中山愿略同。

柳亚子在这里不免有点恃才傲物,但他对毛泽东的敬佩和推崇是极为真诚的。在“握手渝州”的这段交往中,毛泽东多次与他谈话和通信,更坚定了他对中国光明前途的信心和为之奋斗的勇气。他在赠毛泽东的诗中写道:“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此后,他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去。

10月5日,尹瘦石如约去红岩村为毛泽东画像。像画出来,深得毛泽东的认可。柳亚子也为毛泽东画像题诗一首:

恩马堂堂斯列健,人间又见此头颅。

龙翔凤翥君堪喜,骥附骖随我敢吁?

岳峙渊真磊落,天心民意要同符。

双江会合巴渝地,听取罐虞万众呼。

诗中对毛泽东可谓推崇备至。后来,毛泽东在《新华日报》上特地为联展题词:“柳诗尹画联展特刊”,这首诗和毛泽东的画像也一同在联展会上展出了。

在重庆期间,柳亚子不仅频频赋诗,还向毛泽东殷勤索句。老友的盛情难却,毛泽东于10月7日亲笔致信柳亚子,并附上亲笔手书的词一首。信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这首词就是著名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柳亚子捧读再三,直呼“大作”。他看毛泽东的手书上没有印章,立即请擅长治印的曹立庵连夜赶刻了两方,一方为白文“毛泽东印”,一方为朱文“润之”,转呈毛泽东。

(二)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胫而走,很快就传抄开了。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首次公开发表了这首词的传抄稿。吴祖光在词作之后加了一段按语:

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对毛泽东《雪》词推崇备至。

一石激起千重浪。毛泽东的咏雪词一经发表,立刻轰动了山城,并波及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报纸加以转载,各种和作、文章纷至沓来。要求和平、坚持进步的广大人民争相传诵,欢欣鼓舞。

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十分恐慌,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他们立即发动一批御用文人,对毛泽东的词作进行诬蔑。在两个月内,《中央日报》《和平日报》《益世报》等反动报刊,以唱和为名,发表和词24首,恶意攻击。对蒋介石反动统治大捧小批评的旧《大公报》(政学系的机关报),也起而为蒋介石效劳。该报主笔王芸生发表长文《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看法》,开宗明义地说:“近见今人述怀之作,还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比量,因此觉得我这篇斥复古破迷信反帝王思想的文章,还值得拿出来与世人见面。”他含沙射影地攻击毛泽东有“帝王思想”,想复辟做皇帝。

就这样,原本是友人之间的风雅韵事,被染上了浓烈的政治斗争色彩。

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郭沫若一马当先,步毛泽东原韵,在12月11日的《新民报晚刊》上发表和词二首,抨击反动派,捍卫毛泽东:

其一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战,血浪天滔。遍野哀鸿,排空鸣,海样仇深日样高。和平到,望肃清敌伪,除解苛娆。西方彼美多娇,振千仞金衣裹细腰。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民力尽雕。堪笑甚,学狙公赋,四暮三朝。

其二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民滔。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未可雕。何足道!纵漫天迷雾,无损晴朝。

郭沫若的和词是有针对性的。他在“一手遮天,神圣付托”句下注:“杜鲁门曾言:‘美国有原子弹,乃上帝所付托。’”这是在抨击美帝国主义。在“说甚帝王”句下注:“当时某报评毛主席《沁园春》词有‘帝王思想’。”“某报”即《大公报》。在“又款摆扬州闲话腰”下注:“某无耻文人亦和韵,但反唇相讥,极端反动。”这是讽刺鹦鹉学舌、作反动和词的无耻文人易君左。易氏在抗战前写有《扬州闲话》一书,因有侮辱扬州人的内容,引起扬州人民的反对。

综观郭沫若的和词,第一首回顾了中国人民八年的浴血抗战,抨击了美蒋勾结、破坏中国的民主和和平的阴谋。郭沫若借用朝三暮四的典故,揭露美蒋的狼狈为奸、以诈术骗人,形象而深刻。第二首热情赞美了毛泽东“气度雍容格调高”的人民领袖的豪迈气概,歌颂了毛泽东的词作“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开诗坛一代生面,反击了反动文人对毛泽东的诽谤和对《沁园春·雪》的歪曲。

郭沫若曾把和词抄示翦伯赞等人,得到了友人的赞同。

十分显然,当时围绕着《沁园春·雪》的唱和和论战,已经形成了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场深刻的斗争,它是国共两党政治上的谈判较量的一种曲折反映。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有目的地对毛泽东的词作肆意曲解,但也是徒劳的。

与反动派的态度相反,广大人民和进步文化界人士为毛泽东的人格力量和词作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折服。同时,他们从这首词中受到鼓舞,增强了反对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大搞独裁的信心和勇气。

柳亚子在和词中盛赞毛泽东是“无双国士,绝代妖娆”,称颂毛泽东“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把毛泽东推崇到睥睨古人,雄据词坛第一人的无上地位。

爱国人士黄齐生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极为不满,他在和词中直言不讳,大声疾呼,痛斥蒋介石:“休想独裁,还我民主,朽木之材不可雕。安排定,有居父,走马来朝。”

回到延安的毛泽东对自己的词在重庆公开发表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和斗争,也很关注。12月29日,他在致黄齐生的信中说:“若飞寄来报载诸件付上一阅,阅后乞予退还。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所谓“国民党骂人之作”,即指那些攻击《沁园春·雪》词的反动“和词”和文章。

然而,在进步的力量面前,反动派的曲解仅仅是几声“鸦鸣蝉噪”,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人们在歌颂和赞美之中,开始潜心探索毛泽东这首博大精深的杰作的丰富内涵。

在诸多注家中最重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1946年7月发表了《摩登唐吉诃德的一种手法》一文,较为具体地介绍了毛泽东这首词问世的情况,提出了自己对词的“寓意”的理解,对于引导当时的人们认识这首词是有一定意义的。他说:

这首词听说是毛主席的旧作,作于何时不得而知,但传播了出来是在去年的“双十”节前后。那时候毛主席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由延安到了重庆,共策国内的和平。在少数友人间便流传出了这首词。听说毛主席并没有发表的意思,《新华日报》的副刊上也始终没有看见发表。首先发表了它的是重庆《新民晚报》的副刊。经过这一发表,于是洛阳纸贵,不翼而飞了。《新民晚报》的编者系出诸传闻,所记不免有些误字,以讹传讹传遍了中国。我在柳亚子先生的手册上,看见过毛主席所亲笔写出的原文。

毛泽东的原词在争相传抄中难免不出现一些讹错,《新民报晚刊》在蒋介石统治的高压下敢于发表,其功不可没。郭沫若与柳亚子亦为诗友,他在看到毛泽东亲笔手书之后撰文介绍,纠正一些传抄中的错误,也就便于更加准确地理解这首词。

郭沫若在文章中进一步批判了旧《大公报》污蔑毛泽东有“帝王思想”,指出,倒是这些御用文人的主子才是真正有“帝王思想”的人,因此,他们要打内战,要消灭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向解放区进攻。

郭沫若在文章中高度称赞该词“气魄宏大,实在是前无古人,可以使一些沿绮丽、竞雕琢的靡靡者流骇得倒退”,这与其和词中所言“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是同一个意思。他还对这首词的“底子”(寓意)解说道:

我的揣测是这样:那是说北国被白色的力量所封锁着了,其势汹汹,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那些银蛇蜡象,遍山遍野都是,那些是冰雪,但同时也就是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外来的成吉思汗的那样一大批“英雄”。那些有帝王思想的“英雄”们依然在争夺江山,单凭武力,一味蛮干。但他们迟早会和冰雪一样完全消灭的。这,似乎就是这首词的底子。

郭沫若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着眼,把北国雪景看作是反动势力施加于人民的白色恐怖,以冰雪的必然要融化喻“有帝王思想”一味“争夺江山”的“英雄”们必然要被消灭,实际上预示了蒋介石反动派必然要灭亡的前景。这样的解说在当时尖锐激烈的斗争中,是有着重要的战斗意义的。

当然,郭沫若解说的局限是显然的。毛泽东的这首词并不是写于重庆谈判期间(虽然人们常常猜测词里的景色就是毛泽东坐在飞机上看到的),郭沫若也知道这首词是毛泽东的旧作,但是,他主要从当时国共两党斗争的政治考虑,也就难免影响对这首气象宏伟的杰作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三)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于清涧县袁家沟窑洞里写成的。长征的结束,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毛泽东当时的心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恰逢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北方秦晋高原冬日的壮丽雪景,引发起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强烈冲动,于是一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咏雪词诞生了。

古人咏雪的诗词并不少见,但在构思立意、气魄力度上都无法与毛泽东的咏雪词相媲美。毛泽东在词的上半阕礼赞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在词的下半阕抒发了对历史的千古感叹,评说了封建时代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的“文德武功”,寄寓了中国共产党人拯救全民族的远大志向,宣告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代表国家前途和未来的真正的民族英雄。

正因为全词境界高妙、寓意深远,虽一时注家蜂起,但较为准确地把握这首词的很少。毛泽东后来对这首词自己解释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几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这类的话毛泽东多次说过。1957年春天,毛泽东在和他身边工作的同志讲到这首词时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从一个侧面来批判封建主义制度的,只能这样写,否则就不是写词,而是写历史了。”

这里所谓写诗词和写历史的区别,是指思维的文字表现形式。毛泽东在给陈毅的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用形象思维的诗词来批判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这本来是难度很大的主题,毛泽东的这首词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如毛泽东自己点明的用“文采、风骚、大雕”六个字,评说五个朝代的皇帝,正是形象思维的典型手法。

毛泽东的解说,真正揭开了该词的“底子”。郭沫若当年的解说显然与毛泽东的原意有差距,如把北国雪景看成是否定性的形象,对古代帝王的完全否定,但他在后来对毛泽东诗词的解说中已经加以修正。

举例来说。十年“文革”期间,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和学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各大学出版了数十种解释毛泽东诗词的教材。当然,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这些教材难免存在某些倾向上的错误,但郭沫若作为毛泽东诗词解释的权威,在群众性的学习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过程中,以其渊博的学识进行过有益的辅导。如他给北师大《毛主席诗词试解》(未定稿)编写者解答疑难问题的回信中,对《沁园春·雪》的疑难问题做了如下的回答:

(编写组)问:《雪》是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的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这一个侧面是指哪一个侧面?我们在《试解》中引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的话来解释为“中国自从脱离奴隶制度进到封建制度以后,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就长期地陷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这种解释合适不合适?我们粗浅的理解,“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等,是用来说明即使是封建阶级的杰出代表人物,也是为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以武力夺得政权以后,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他们一个个改朝换代,却从不曾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根本的社会改革,从不去触动封建基础的一根毫毛,致使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停滞不前。这是对两千年封建主义的极为深刻的批判。我们这种理解当否?

(郭)答:主要是从政治方面批判封建时代,就是这个“侧面”。批判旧时代一般是否定大于肯定。这里也多少有些肯定,提到了几位帝王,就是他们多少还值得一提。其他是自桧以下了。

问:“无数英雄”、“惜”、“略输”、“稍逊”等这些用词,是否也包含了对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应有的肯定?

答:见上解释,多少有些肯定。但“只识弯弓射大雕”便肯定得更少了。

问: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此,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咒骂这一些人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否是说因为是写诗,所以只能用“文采”、“风骚”、“大雕”等去批判他们,不能咒骂;同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对他们也不能只是咒骂一通了事,而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去批判他们,所以才用了“文采”、“大雕”的批判方法。我们这种看法是否恰当?

答:“文采”、“风骚”是好字眼,批判是在“略输”、“稍逊”上,即是多少有点肯定。“只识弯弓射大雕”则毫无文采可言。但能有点武功,故也没有被陷没在忘却的大海里。主席诗词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大都多少包含着肯定的意思,他如魏武、陶令,同属此例。

我们从以上的问答中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40年代的解说的纠正和对毛泽东这首词自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