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14905600000011

第11章 外出务工父母缺乏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据有关部门调查反映:外出务工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现实情况不很乐观。最主要表现在父母长年累月身在外地,很少回家,与孩子的联系次数很少,节假日与孩子短暂的相处又很难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等等。

调查发现,有近四成的外出务工父母每周能与孩子联系一次,极少数有条件的家长能做到每天一次;有一半的父母每个月至少与孩子联系一次;有一成的家长每半年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更有甚者,极少数的家长每年只跟孩子联系一次。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说对孩子进行教育,就是连孩子变成什么样子了,父母都可能不知道。在外打工的父母,绝大多数在一年之中都会回家探望一到两次,但有的却是两三年回一次家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教育不到位,致使一些留守儿童不仅与长年外出务工父母的关系渐渐疏远产生裂痕,而且内心由,自卑封闭,存在着严重的逆反心理。

打电话是远在他乡的父母与留守儿童最经常的沟通方式,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的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在电话中交谈的时间总是较短,交谈最多的内容无非就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而对儿童发展影响极为重要的心理及情绪问题则涉及得非常少。这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往往局限在物质生活上,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非常少,对孩子的做人及品德的教育也非常少。

外出务工的父母逢年过节回到家中,能做到时常陪孩子的只占少数,而其中能做到陪孩子聊天的则更少。父母对孩子的真实想法不了解,而难以做到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这影响了有限时间内的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有位8岁小女孩,她的爸爸在广州打工,每年过春节能在家中住上10天半个月,但是父女之间关系却一天天变得陌生。父女俩几乎没什么共同话题,每天的交谈时间也不多,谈话的内容也大都停留于日常的生活问候。女孩的爸爸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让她吃饱穿暖就行了,和小孩子谈论他拉在外打拼的事纯属毫无必要;说到教育,他觉得读书不一定好,不读书也不一定不好,小女孩学习是好是坏关系不大。每年暑假,父亲都把女儿接到广州住上几天,父女俩能团团圆圆地过上一段日子。但是小女孩却认为同爸爸在一起没有什么意思,反而与邻家的姐姐有说不完的话。

由此可见,孩子并不是不想与人交谈,而是大人的交谈方式和关注点没有符合孩子的需要。

同时也反映出:外出务工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不到位的,此种状况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