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所谓代理家长,是指为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照管留在家中的儿童,负责对他们生活起居的照料与成长做人的言传身教,给予儿童真正的关爱之心和舐犊亲情的温暖滋润,让儿童享有天伦亲情和完整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的人。代理家长可以是“爱心爸爸”,也可以是“爱心妈妈”;可以是长辈亲友,也可以是社会各界热心人士。
给孩子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代理家长,给孩子弥补家庭中父爱(母爱)的缺失,是外出父母、长辈亲友的心愿,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正在开展的工作。
为什么要为留守儿童挑选代理家长?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打工,大多将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使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发展方面存在问题凸显。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的亲朋懂得避开隔代教养的负面作用并有效实施科学教养,会取得良好效果。但不管怎样,为孩子物色好“代理家长”极为重要。
首先,代理家长的出现满足了孩子对心灵沟通的渴望,代理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填补父母关爱的缺失。不少留守儿童性格上表现出过度敏感、孤僻等倾向,事实上隐藏在这些表象下的是孩子对被关注、被爱的渴望。
廖小婕是某市农村的一位初三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纪律很好。她说像她这样学习成绩一般、纪律良好的学生都是没有人来关注的孩子,她偷偷告诉我们,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她有时会故意犯些小错误。比如一次背课文的时候,她故意背不出,于是被叫到办公室去背,假装读上两三遍就到老师那里去背,老师说,“只两三遍就会背,你很聪明啊,为什么早不背呢?”再如这一次考试没考好也有部分原因,正如廖小婕在日记里写道“这是我事先预测到的,只是没想到考得这么差,还是挺失望的”。廖小婕找到老师说“这一次我考得很差,我希望得到你的批评”,老师看了看她,笑笑说“你先自己批评一下,现在还没到我批评你的时候,好好调整心态,知道这次考砸了,下一次补回来”。廖小婕觉得批评能让自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有批评才代表老师关注自己。这表示老师对自己平常表现的肯定,又体现了即将要重视自己的可能,心里很高兴。周围的同学不理解她,觉得她“心里有病”,但廖小婕觉得这证明老师的心中还重视自己。她说“关注有正面的,有负面的,但是有关注总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同”。
廖小婕的案例虽然有些极端,却反映出留守儿童非常渴望被关注、关心和指引的心理状态。因此,代理家长的出现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次,代理家长使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情感上都感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农村大量父母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非正常化已经成为普遍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让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健康成长更是当务之急。面对儿童由于家庭情感缺失而可能带来的种种心理问题,外出务工的父母也是忧心忡忡,代理家长的出现部分解除了外出务工父母的顾虑。代理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关爱,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在学习上多了一些辅导,使家庭功能缺位的孩子得到了部分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除此之外,在经济上代理家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留守儿童一些资助。
聂欣欣是某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女生。2006年春节,聂欣欣有了自己的代理家长。代理家长叫罗继玲,是她的一位远房姨妈,现在镇政府工作。罗继玲很疼聂欣欣,给她买书、书包、文具、零食,也常到家中看望聂欣欣,或让聂欣欣去自己单位玩。罗继玲每月都定时检查聂欣欣的学习情况并时常去学校了解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她。有了代理家长后,聂欣欣于当年得了学校颁发的进步奖。
有关调查表明,很多留守儿童对代理家长表示出无比的信任与感激。留守儿童非常乐意请代理家长给自己做课外辅导,周末会经常去代理家长家,感觉有什么话都可以告诉代理家长,甚至不想和父母谈的话题都可以说。留守儿童普遍反映,自从自己有了代理家长之后,感觉生活上充实了很多,虽然从心理上感觉与父母还是不一样,但他们已经很满意了。有些留守儿童更是亲切地称代理家长为“爸爸”或妈妈。
由此可见,代理家长对于留守儿童及其教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