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14905600000026

第26章 请老师多指导是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的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最好途径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长来说,对孩子学习上的担心自然是免不了的。怎样帮助孩子搞好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请求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指导。

那么,作为身在远方的父母,怎样才能求得老师的帮助呢?

首先,要和孩子的老师多联络。在外地的父母要每隔两周左右,或者最多一个月,就通过电话、信件、邮箱等方式跟老师进行联络,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学习方面的情况,拜托老师对孩子多加关注。只有如此,在外地的父母才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同时也使老师更加注意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

陈静是个12岁的农村小女孩,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奶奶住在老家,在镇上的小学读6年级。有一次,陈静的考试成绩不太好,成绩刚下来,妈妈安慰她的电话就打来了,并且告诉她班主任方老师会帮助她的。第二天,陈静刚到学校,班主任方老师便笑眯眯将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进行辅导。原来,陈静的妈妈经常跟方老师打电话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当她知道这次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后,妈妈就马上拜托方老师对陈静进行了辅导。

其次,在外地的父母,要多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情感沟通,以便和老师之间建立稳定的感情联系。在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尤其是老师节,父母一定要打电话对孩子的老师进行祝福和问候。只有与孩子的老师建立了感情,老师才会对孩子更加尽心尽责。

邱冬林在北京打工,儿子邱小山在老家上初三。一天晚上邱冬林忽然接到儿子英语课老师的电话。老师在电话里说邱小山最近的作业问题较多,而且上课有些心不在焉。邱冬林得知此情况后立即跟儿子联系,询问之下才知道儿子早恋了。经过邱冬林和老师的联合疏导,邱小山正确认识到了早恋的错误,又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老师之所以及时向邱冬林反映这一情况,是因为邱冬林每次回老家都会带上一些礼物去挨个拜访孩子的老师。

再次,在外地的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如孩子胆小,不敢跟老师沟通,或者孩子与老师有矛盾隔膜等,父母要主动帮助孩子改变、消除。只有让孩子和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才会对孩子更加关心。

赵侠是个内向的孩子,在学校常常一声不吭。学校新来了个教数学的杨老师,因有外地口音,讲课时赵侠有点听不清楚,便对老师产生不好的看法,赵侠把这个烦恼告诉了在外地打工的妈妈。妈妈要求他消除对杨老师的成见,并要和杨老师多接触。赵侠按照妈妈的话去接近杨老师,结果发现杨老师是个热情和蔼的人,有了心灵上的沟通。因为接触较多,杨老师那略带外地口音的课他也能听清楚了,而且每次数学考试赵侠都名列前茅。

请老师多指导,是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的最好途径。在外地的父母一定要主动求得老师的帮助,这样才能保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滑坡,而且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