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14905600000027

第27章 用远大理想扬起留守儿童上进的风帆

理想,意味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表达着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它犹如火炬照亮了人生的道路,指明了人们成长的方向。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理想与追求,有着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它可以激励孩子超越自我,成为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不断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以说,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没有理想,人生就会成为一片荒原。

作为老师,应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理想不等于空想。理想需要用意志、勇气,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去拼搏和追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少父母的及时和有效的教育,他们有时会变得很迷茫,甚至消沉,对此,老师更应及时鼓励他们,教育他们,用远大的理想扬起留守儿童上进的风帆。

对于青少年来说,理想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转化成勤奋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动力是持久的。青少年如果没有理想,就不知道自己学习有什么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微有点阻力和困难,他们便会产生放弃心理,更不用说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

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理想呢?

其一,老师应抓好对孩子的理想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在孩子生命的早春,给孩子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其二,老师应注意到,理想既是分层次的,又是具体的。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至于孩子将来干什么,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家庭情况,及早进行定向培养,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把理想的风帆鼓得满满的,把追求的目标定得高一点。正像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说的那样:“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这是因为越是远大、崇高的理想,越能激励人的斗志,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只要早立大志,从小就踏踏实实,人人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要让孩子永远记住,人生是海洋,理想是灯塔,只有在远大理想的光芒照射下,才不会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

其三,老师要引导孩子将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结合起来,使孩子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眼前的拼搏奋斗,理想只能化成泡影,将来哪一行的“状元”也当不成。要运用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告诉他们:冠军的奖杯里盛满的是苦练的汗水;科学家的发明证书上凝结的是心血,超人的成就要付出超人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