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14905600000031

第31章 通过老师指导向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课堂听讲,是留守儿童在校学习主要的学习形式。有限的时间内,稍一走神就会溜走,结果一无所获。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在听课方法下功夫。有了好方法,听课才能高效率。对此,老师要特别注意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老师尤其要对留守儿童予以关注。因为,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他们最为有效的和积极的学习时间,对于缺少管束的回家学习,指望留守儿童能认真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老师要向留守儿童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向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许多留守儿童上课时还神游万里,听课效率一点儿都不高。这必然会影响学习,由于对上课内容的不理解,就势必形成对学习了无趣味的感觉,并渐渐地陷入越来越深的厌学泥潭。即使课下再加班或请家教,效果也不会太好,而且牺牲了休息娱乐的时间,得不偿失。所以老师一定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听课。

听课的效果如何与听课前的准备有着密切关系,老师首先应指导和督促留守儿童做好听课的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身体准备、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心理准备是指保持强烈的求知欲、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身体准备是指尽力使大脑保持最佳兴奋状态,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太低容易抑制大脑活动,太高则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所以留守儿童要注意早睡早起,不开夜车;每天午睡,但时间不宜过长;课间不过分疯玩疯闹;有规律地安排学习和生活,保证大脑兴奋与抑制交替进行。物质准备是指上课所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笔、尺等文具要准备好,以免需要时东翻西找,影响听课效果。知识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进行的。

在做好听课准备的基础上,老师还应指导留守儿童的课堂学习,具体应是要求孩子在课堂上做到眼到、耳到、嘴到、手到、心到,即看、听、说、记、思。

看,是指看老师的板书、躯体语言和实验演示等。老师应该指导留守儿童首先要看自己的板书,一般说来,板书都是关键性的东西,而且老师为了强调某一点,往往会用彩色粉笔或特殊符号来做一些标记,孩子要善于看到这些信息,抓住学习的要点。另外,老师常利用表情、动作等躯体语言来补充和丰富语言讲解,这些躯体语言有助于留守儿童理解讲课内容,其中蕴涵的信息也是不容忽视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演示也很重要,孩子应认真观察每一个步骤。

听,主要是听老师的讲课内容。在此老师应教留守儿童注意以下一些技巧。

听课时注意听难点、重点、疑点,主要是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不会听的学生往往把注意力分散到一些细枝末节上。如初中植物学中的“液泡”是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老师在讲解时会举一些例子,像沙瓤西瓜中的沙就是有大液泡的细胞;含羞草害羞是因为叶柄和小叶基部细胞的液泡迅速失水,等等。孩子往往对这些感兴趣,而忽视了对液泡结构和功能的思考。

听课时还要注意听老师的思路,听老师是如何分析问题,怎么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又是如何进行推理和归纳的。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学会自己分析问题,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要与老师保持同步,听不懂的不要死缠不放,保证听课的连续性。

在上语文、外语等课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听老师的发音,并在心里模仿,练习正确的发音。

除了听老师讲课外,还要注意听其他同学的朗读、回答或提问。

说,是指在课堂上争取发言的机会,如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这不仅能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特别是在上英语、语文等课时,更要大胆发言。教师也要注意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

记,是指记笔记。针对课堂笔记,老师应教育留守儿童注意如下几点:

笔记自己能看懂就行,不必拘泥于语法是否正确、句子是否完整,表达是否周密等形式问题。

为提高效率,可利用简写,如用表示相等,用“e。g”表示举例,用“社义”代表社会主义,这些简写的前提是自己能看懂。

笔记字体不必太美,但必须要清楚,否则复习时会很困难。

思,是指在听课过程中,不能机械地听,要善于思考。当前的授课法虽然是以教师为主,但只要学生积极思考,也同样是有意义的学习。比如,在讲到新知识时,要迅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在老师提问别人时,也要积极思考,不要光听别人回答。在听课时维持思维的活跃状态,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