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14905600000054

第54章 帮助留守儿童摆脱消极情绪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中难免缺乏“父爱”、“母爱”,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如孤僻内向、失落自卑、冷漠任性、脆弱焦虑、暴躁极端等性格特征。帮助留守儿童摆脱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是家长的一项重要责任。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如高兴、快乐、喜悦、轻松、愉快、满足、幸福、心境良好、热情饱满,是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促使人积极向上。它是任何药物和饮食都无法代替的,它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消极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引起行动的迟钝和精神的疲惫,进取心丧失,严重时会使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意识范围变窄,正常行为瓦解。由此可见,消极不良的情绪能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

一个对学习与生活持积极态度的孩子,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充满阳光的,从而有主动学习、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勇敢进取的表现。如果对学习与生活持消极的情绪,则会觉得世界是灰色的、黯淡的,致使学习被动、生活悲观、害怕困难、不求上进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使留守儿童摆脱消极心理的阴影,健康成长,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摆脱消极情绪。有效的具体做法很多,譬如:

(1)引导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家长要悉心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要教育孩子学会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得失,以平静的心境对待各种矛盾,在厄运中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2)鼓励孩子勇于克服学习及生活的困难

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是孩子走出情绪低谷的积极办法。家长要注意教育孩子在困难面前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气馁,而要看到光明,看到前途,努力挖掘有利因素,想办法克服困难,减少失败,增加勇气,树立信心,慢慢去掉消极情绪。

(3)引导孩子客观看待现实

例如,认为老师、同学对自己不公平而负气,是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之一,其中也夹杂着自我意识的问题。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抬高自己的位置,要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要以“机会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均衡地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的眼光看待得失。

(4)家长要伸出有力的臂膀

由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完全要他们自我排解消极情绪是不容易办到的,因此家长必须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譬如,家长可以主动关心询问。家长是孩子生活的依靠,与家长在一起,孩子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归宿感。家长主动地关心,就使孩子的心得到慰藉,激发起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消极情绪的抵消。再如,家长切实了解情况,帮助孩子客观分析情况,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利于排解消极情绪。还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问题,帮助孩子寻找正确的对策、途径,鼓励孩子努力战胜困难,显示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