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离不开推销,而李嘉诚在其起步创业阶段,一个十分重要并且对我们极富启迪的经历是当推销员。正是他所富有的推销经验使得他在创业之初顺利地躲过了两次劫难。
李嘉诚的第一次推销经历是在一家五金厂负责推销镀锌铁桶。当时,这一行当推销的对象都集中于卖日杂货的店铺。17岁的李嘉诚一入行,就感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太过于惨烈。于是,他避实就虚,另辟蹊径,采取直销的方法进攻。
他首先分析,酒楼旅店是“吃货”大户,他就集中精力对这些堡垒攻坚。
当时,推销员到酒楼旅店直接推销的不多。一来直销价格可比酒楼旅店到市场去买要便宜;二来送货上门节省了客户时间和精力。因此,李嘉诚这一招轻而易举获得了成功。
李嘉诚曾经打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出100多只铁桶,销售业绩十分惊人。
家庭散户每户用桶虽少,但这是一个集腋成裘的庞大的潜在市场,不可小觑。对此,李嘉诚有一个绝招,就是专找老太太卖桶。
李嘉诚心里这样盘算,老太太们都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义务推销宣传员,因此,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掉了一批。李嘉诚这一招果然十分奏效。
李嘉诚的第二次推销是推销自己塑胶厂生产的塑胶花。当时,李嘉诚携带自产的塑胶花样品,走访经销商。他们被这些小巧玲珑、惟妙惟肖的塑胶花撩得瞠目结舌、眼花缭乱。其中有的经销商是老客户,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就凭长江破旧不堪的厂房、老掉牙的设备,能生产出这么美丽的塑胶花?
但这确确实实是李嘉诚生产出来的花。李嘉诚告诉他们,只要比一比,你们就会明白。办公室的人围着塑胶花仔细察看,发现李嘉诚带来的塑胶花,的确与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众多的样品中,有数样中国人喜爱的特色品种。
李嘉诚说:“欢迎各位去长江看看,长江虽然还是老厂房,可生产塑胶花的设备却是新的,研制塑胶花的都是新人,当然,现在的事业更是新的。”
李嘉诚的报价,又一次使他们目瞪口呆,物美价廉,没有理由不畅销。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这一次,李嘉诚有了新的想法,他知道,每家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不尽相同,李嘉诚尽可能避免重叠。很快,塑胶花风行香港和东南亚。老一辈港人记忆犹新,几乎是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就摆满了长江出品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
从此,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长江塑胶厂蜚声香港业界。长江塑胶厂在李嘉诚的指挥下,大发特发,而事业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曾经有记者询问过李嘉诚的推销诀窍。李嘉诚不予正面回答,却讲了一个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哇!”
原一平接过话头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茧特别厚。”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感悟。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自谦地对记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底,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当年李嘉诚搞推销,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从坚尼地城出发,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从西营盘到上环到中环,然后坐轮渡到九龙半岛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
李嘉诚早先在茶楼当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十多个小时来回跑。后来当推销,依然是背着大包一天走十多个小时的路。可见,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可能得来巨大的收获。李嘉诚的经历正是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