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发现抗战
14915500000041

第41章 教科书白纸黑字

1982年,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将“侵略”改为“进入”,这时我国才在中学教科书里逐渐有了抗战的真实记载,但是内容却如同孙悟空一样,作过四次重要改动,十分善变。

1982年版教科书中,对卢沟桥战争后的战事描述为“不到一个月,北平、天津相继沦陷。”而在1986年版则扩充为:“1937年7月下旬日军全面进攻平津,中国军队顽强抵抗,29军副军长佟麟阁以身殉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1982年版首次出现抗战全面数据统计,“八年抗战,人民军队共歼灭日军52万多人,伪军118万多人”。1986年版中变为“八年抗战,中国抗日军民共消灭日军130余万人,伪军118万多人。”没有明确提到国民党的贡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2001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讲授抗日战争的一课名为“血肉筑长城”,以“中国军队”的线索统摄全文,不再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贯的表述方式:“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真理不应该为意识形态和党争所玷污,需要和解与宽容。正如有人说:“争论如火如荼,以为真理在握,不肯越雷池半步。时光流转之下,回头再看,却不过是为蝇头小利,做蜗角之争罢了。”由此可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多么重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前副总编辑兼历史组组长苏寿桐感叹,编历史教材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搞历史可悲就在这里,跟着形势跑。”

上述教科书由国家统一编撰教授,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中小学生,而日本教科书由地方编撰使用,纵然有的否定侵略,但是采用率很低。“新历史教科书制作会”主导的右翼扶桑出版社教科书只采用0.1%,说明日本各地教育委员会对此书所宣扬的历史观有很强的抵触感。因为战后日本已经转轨为民主宪政,虽有类似教育部的文教部门,却没有统编教材,也绝无权力指定民间使用何种教材。有人认为,我们以己之“制”,度人之“教”,一见有学校使用那种教科书,立刻认为是官方所为、全民意向。当然日本采纳再少的教科书,只要是错误内容,都不应该使用。

长期以来,抗战研究长期作为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范畴之中,不是独立的历史分支学科。抗战史专家张一波严正指出,党的历史阶段划分不能代替国史和战史。

国际上公认二战始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张一波提出二战始于九·一八。他认为日本为了欺骗世人舆论,逃避战争罪责,将中日战争叫“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他慷慨激昂地指出:“这是鬼子话,我们人云亦云,稀里糊涂叫了70年。”他提出把“九·一八事变”改为“九·一八战争”。

中国抗战时间开始于九一八还是七七,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仍不尽统一。大都倾向于七·七开始八年抗战,中共党史上就做如是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他坚持抗战八年多”。普遍认为七·七日本全面侵华,九·一八侵略东北是局部战争。

其实,日本学者最先认为中日战争从九·一八开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也认定日本1931年发动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北大营,团长王铁汉率部奋勇抵抗,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

抗战名将马占山海报

1931年11月,马占山率部在黑龙江嫩江桥抵抗日军。与此同时,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风起云涌。日本也逐渐侵略东北以外的中国领土,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抗战。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进攻,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三易主帅,死伤累万。

1933年3月,中国军队与进犯长城的日军殊死拼杀,《大刀进行曲》唱遍长城内外。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和《松花江上》问世,成为东北人民苦难顽强的象征,激励全国人民筑成血肉长城,奋起抗战。《义勇军进行曲》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超越了东北地区,牵动了整个中国。张一波认为,局部战争的划分不应该单以范围论大小。鸦片战争英国占领广州,而今没人说是局部战争。

九·一八决不仅仅是日本侵占沈阳和东北的开始,也是侵占中国的开始。七·七后,日军最多只占领中国1/3国土面积。局部战争观和八年抗战观无视抗战的长期性和艰苦性,无视东北人民和其他地区军民的抗争,割裂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完整性。因此,九·一八后到七·七也不是局部战争。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一致抗日,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因此长期以来“八年抗战”被广泛宣传。但是我国也明确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十四年,也有人认为十五年抗日战争的开始,教科书也开始明文宣示。

2008年3月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凌孜提交了“应该将抗日战争由八年更改为十五年(1931年—1945年)”的提案。她提出,目前普遍的说法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于1937年7月7日,但实际上,应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

这一提议引起社会热议,许多人表示赞同,甚至当成前所未有的新闻。其实,这种提法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并且已经得到妥善落实。重新提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和附和者不了解中国政府、主要学术机构和教科书已经将抗日战争由八年更改为十四年或十五年。

早在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历史书也已经做出类似表述,千千万万中小学生已经获得了教育,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广泛宣传,已经深入人心。诚然少部分人还以为八年抗战,但这不等于主流意识形态和教科书体系也还这样认为。

有了日本侵略的无常和无序,有了种种政治原因,有了少得可怜或马虎大意的抗战研究关注人士,抗战史不出毛病才怪!这是当年侵略者所始料不及的。

日本对中日战争的研究比中国要早,1953年-1954年,服部卓四郎领衔历史学会编写了《大东亚战争全史》五卷。防卫厅集中了15000名专家编撰的《大东亚战争战史丛书》作为官方成果,十年出齐102卷,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战史著作。1967年,日本历史学会研究会编写《太平洋战争史》。日本比中国还早地揭露出来侵华慰安妇史、鸦片史、教育史等等。森哲郎创作的《中国抗日漫画战史》,森村诚一反映731细菌部队的《食人魔窟》,均堪称开创性研究和著作。

我国研究古代史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引起广泛关注。但是我国规划和出版的重大抗战著作非常少见,如全面展示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场的丛书仍付阙如。学者张一波和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提出我国有必要确立抗战研究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一套权威的、超越党派之争、超过日本《大东亚战争战史丛书》规模和质量的《抗日战争研究丛书》,昭示后人。

2006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一致同意成立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就中日关系的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互相提交论文,就南京大屠杀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方首席委员步平表示,两国学者都认定,1931年到1945年中日间的战争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这是双方就此问题进行共同研究的基础。日方首席委员北冈伸一也表示,在三年的共同研究中,双方本着发展两国关系的强烈愿望,坦率交换意见,冷静客观地进行学术讨论,在争论中加深了互相理解。鸠山首相对于历史问题表示出极大的勇气,主动提出共同编写“中日韩历史教材”。这些都是两国关系改善的基础,理应巩固和发扬。

据悉,为帮助中国学者研究日本侵华史,日本政府每年都拨款给中国社科院中日合作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研究基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网上不断出现各种关于日本侵华的图文并茂的宣传。有篇名为《日本教科书里的侵华战争》,文中说里面照片是当前日本教科书里刊登毒害日本学生的。这些照片是日本战时拍摄,用以美化粉饰侵略,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并广泛见诸于当年各种出版物之中,但是显然并没有出现在当今日本中小学教科书里。文中认为这些照片用在当前日本教科书中与事实不符,不利于正确了解当前日本教育的现状。

有篇名为《揭秘日本军妓的军事训练》的文章在我国被广泛转载,其实其中的日本女性并非军妓,而是受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学生、护士、演员、家庭主妇。

《最新解密: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残忍杀人图片》一文中的照片,很早以前就广泛见诸于中国和日本的出版物中,并不是最新出现的。许多不了解者当成“最新解密”的史料,无形中反映了过去中国抗战教育宣传的薄弱。而上述文章只要题目上与当前的日本“嫁接”,就会增加点击率。

中国牢记日本侵略理所应当,不应该等同于日本有意对历史的篡改,偶尔小的失误也远远比不上日本的侵略罪行严重,日本侵略罪行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在历史上多个关口,就因为中国只差那么一点点就功亏一篑。对于各种日本侵华历史的严谨和求真,是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