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许多人往往停留在感情记忆之上,看过日本侵略中国的照片和电影,知道些日本篡改历史的事实,从抗日战争题材的文艺中模仿了几句“大大的”、“米西米西”、“死了死了的”之类鬼子话,就口头上矫情和发誓,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日本忘记侵略历史”。仿佛只要这么说了,就表明牢记历史成为他的专利,但是口号式的表白无非是口头禅、套话、空话、假话,记住的无非是什么屠杀、强奸、抢劫等笼统的暴行,或者就这三个词汇六个汉字,而一旦问起事件起因以及时间地点人物,则语焉不详吞吞吐吐,至于历史教训则更无从谈起,根本无法记住为什么遭受日本侵略,怎样才不再遭受侵略。如果自己没记住,如何期望别人牢记?比如,似乎人人皆知“南京大屠杀”、“靖国神社”,有几个人知道稍深入一点的东西。
一个女性在电视中用娇滴滴的声音说日本孩子如何不知日本侵略历史,如何把侵略者当作英雄。那腔调仿佛世界上只有日本孩子才这样无知和健忘,表现出一种只有外星人入侵地球才会有的惊诧。有人和她交流得知,她并不知道多少抗战历史。
1995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中国青年报》进行“中国青年看世界”大型问卷调查,十多万青年回答。对“日本侵华仍然愤慨”的占“96.8%”,主张“牢记”的占“98.6%”。2005年六七月间,读者调查主题是“您怎么看抗战”。99.6%的青年对日本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气愤”;98.9%的青年认为,我们民族“应当永远牢记”。
可以说,这种调查肯定会得到这样一个预期的结果。但是如果《中国青年报》对青年在街头巷尾随机闲谈,而不是郑重其事地以新闻媒介身份出现,又拍照又摄像又问卷,让被调查者心理有所准备,结果又会怎样
1、国家正式颁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是哪一天?
2、国家正式颁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
3、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战役中日双方最高指挥官是谁?
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是谁?
5、中国抗日战争死亡多少人?
可以设想,能答对一道题的人能有多少?如果想牢记而没有牢记,只动口不动手,这还算是牢记吗?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
历史是知识的累加和应试的工具,还包含着感情,生动鲜活,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民族传承的根基,否则和八股文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有人认为,不了解抗战知识也无所谓,没有用,有心情就行。其实,“心情”因为不了解抗战未必理性,未必能够驳斥日本右翼,未必能够教育别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不根据应考者自以为是就予录用,而是要通过具体试题来检测水平究竟如何,避免南郭式先生招摇撞骗,滥竽充数。《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期周游列国传经布道的孔圣人因谬误层出,还好为人师,就遭到两个小儿之讥:“孰为汝多知乎?”
2001年12月,全国上下一片谩骂赵薇军旗事件,扬言报复者不计其数。如果媒体没披露出她穿的是日本军旗,很少有人能够识别出来。不了解最起码的历史,就难免犯错误。
日本右翼影片《啊,海军》、《军阀》、《山本五十六》曾在中国放映。1970年,德惠县城里就组织有一定级别和某些行业的人观看,普通人想看也弄不到票,非常拥挤,警察维持秩序。我上中学时,学校也组织观看这几部影片。
影片中的山本五十六带有武士的凄美精神,像樱花一样。我对他在船舷倒立的印象最深。许多学生都认为他是个英雄,都钦佩、同情、敬仰他。阿川弘之创作的《山本五十六》传记中,山本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忠君报国的英雄,坐在马桶上也读《孙子兵法》,手书“常在战场”。书里的悲壮让人有些失落和感伤。由此可见宣传的倾向性会在极大程度上引导读者的观点和感情,即使引向谬误和深渊。不过,看完电影后学校没有组织批判和评价。日本右翼一旦获悉,肯定躲在岛国的阴暗角落里捂着嘴偷着乐。
1929年,蒋介石在纪念五三惨案一周年大会上说:“这是中华民族最耻辱的一个纪念日,临到这个纪念日,凡是中国人,凡是我们黄帝的子孙,对于这种耻辱,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七十多年过去了,蒋介石的子孙记住了吗?台湾同胞记住了吗?《中国青年报》那“98.6%”记住了吗?
1992年,济南二中学生知道五三惨案仅占1%。经过宣传,1995年再次调查,知道的占27.5%,但了解具体情况仅占1.5%。五三惨案纪念碑落成四个月,就遭到严重破坏。
小资料:1928年5月3日,北伐军途经济南,日军第六师团干扰。蒋介石命令:“只有忍辱负重,忍耐下去,绝对不开枪。为救一日人,虽杀十人可也。他们来找茬儿的时候,我们便让了他。”结果,六千多济南军民被杀,外交官蔡公时被割掉鼻子、眼睛、耳朵、舌头,最终惨死。北伐军偷着渡过黄河。
1996年,有关部门在天津张自忠路问张自忠是什么人,结果仅两三个人知道。
小资料:张自忠,山东人,参加台儿庄会战,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上将军衔。他说:“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出膛的子弹不回头”。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枣宜之战中,以身殒国,是中国抗战和二战中牺牲级别最高的盟国将领。28日晨,蒋介石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抚棺大恸”。追悼会上,10万人面对日军飞机镇定自若。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首位,享国葬殊荣。
1997年5月,北京设立八个国耻纪念地。日军细菌部队遗址在天坛西门外,半年后几乎无人光顾。附近居民说:“只是剪彩当天有点气氛,现在感觉跟没事一样。”
小资料:北平甲第1855部队,又名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与731部队是姊妹部队,造成1942年北平鼠疫和霍乱,死亡2000人左右。
1997年8月9日,在北京长安街进行八一四空战调查,知道高志航的占25%,不知道的占75%。
小资料:高志航,吉林通化人,飞行大队长,领导8.14空战,击落击伤敌机3架。后未及起飞牺牲。
中国历史教科书宣传张自忠将军
以上的调查结果就是自称牢记抗战历史的国人的“牢记”。好了伤疤忘了疼,忘乎所以。想牢记而没有牢记,只动口不动手,说的比做的多的人的确不少。如同乌鸦落在猪身上,看到猪黑,看不到自己黑。其身不正,何以正人?掩耳盗铃的做法可以休矣!
在许多浮躁情绪影响下,历史难免不发生扭曲,仅有感情记忆,而没有知识记忆或者理性记忆。
中央电视台为迎接抗战60周年拍摄电视记录片《抗战》,剧组信誓旦旦地宣称:“第一次对抗战史料作最细致、最全面的梳理”。然而网站上却漏洞百出,谬误频频,错字连篇。比如关于平型关战役的歼敌数字一为“1000多人”,随后又说“3000多人”;把汉奸汪精卫的死亡竟尊称为“逝世”。这些最起码、最基本的常识都被搞错,不禁让人为这部记录片质量产生怀疑和担心。我于是给剧组多次打去电话,提出意见,编导才不情愿地改正。
陕西抗战学者张宏志说,研究历史,叙述历史,要为后人负责,不能戏说,也不能胡说,要讲求存史、存学、存真、存信。“一些传媒不但极不负责地传播本来就失真的历史,还刻意加以渲染扩大,造成大众思想上、认识上的混乱。”“对这样的误导,我们再不能听之任之了。”初看观点让人心仪。
胸带红太阳像章、满头华发的张宏志在北大的一次讲座。他讲座的题目《如何正确评价抗日战争》,意思是自己正确评价抗日战争,和他观点不一致的其他人都是“胡说”“不知羞耻”。但是他句句“抗战八年”,“抗战完全是中国自己的胜利”,“美国飞虎队只起到反面作用”,“汉奸全是国民党没有共产党”,“电影只能拍摄胜利不能拍失败”,这些观点多年前就极为横行,却被他当做最新的研究成果。
有人说:“中国一方面是字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者,拥有最发达的记忆载体,但另一方面却在丧失对重要历史真相的记忆。可以这样说,‘国家失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传统。”
日本人忘记历史可恨可怕,中国人忘记历史可悲可耻。其实日本人未必对抗战的了解比中国人少多少。日本右翼并不健忘,只是善于篡改历史,中国人才是真正的健忘。日本人牢记和中国人牢记哪个对于中国人更重要,显然是后者,可是我们一直本末倒置了。一再要求日本牢记,任由自己遗忘,即使日本人不再打我们,那我们还有可能被别人打,更可能自己打自己。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不是日本人的主人。一个时刻不忘忏悔自责的民族,它的灵魂和形象格外光辉高大,无论这个民族是谁。
鲁迅、巴金、柏杨都对国人健忘、麻木、自欺,进行无情的抨击和揭露。鲁迅讽刺:“猴子戴上了花花绿绿的面具,在咚咚锵锵的锣鼓中耍戏,的确是得意非凡,一旦戏毕了锣鼓声停了,就仍然露出一副毛脸来,这可以叫做五分钟的英雄美人,一辈子的禽兽。”
机器精密才能生产出好产品,历史精密才能锻造出严谨认真的国民性格和永恒普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