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13

第13章 清代第一个皇帝:顺治

身份:清代皇帝

死于:1666年(终年24岁)

死因:天花(一说皈依佛门后病逝)

地点:北京紫禁城

评价:顺治帝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躁易怒,当他宠爱的董鄂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致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佛门的皇帝。

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是很难有机会登上帝位的。但由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之间剑拔弩张的皇位争夺斗争,福临尽得渔翁之利,顺利登上了帝位,称顺治帝。顺治在位18年,在孝庄皇太后的辅佐下,削平群雄,打击朋党,沿用汉制,历行节俭,与民休息,使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正当他风华正茂,年轻有为之时,在他的宠妃董鄂氏死后不到半年,他也从清宫中消失了。

顺治帝突然下落不明,给后人留下巨大的谜团,成为清初三大谜案之一。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有人说他染上天花死了。但不管怎样,顺治之死都与一个人有关,这就是董鄂妃。据说,董鄂氏聪颖妩媚,知书达理,15岁时应选秀女,不久被顺治之弟襄亲王纳为福晋。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这给了顺治与董鄂氏相识相恋的机会。两人一见钟情。后来襄亲王得悉此事怒斥董鄂氏,顺治知道后,打了他一个耳光。襄亲王羞愤自尽。守孝未满一年,董鄂氏便被顺治皇帝接进宫内,封为王妃。一个月后又被封为贵妃,备受宠幸。入宫不久,董鄂妃为顺治生了皇四子荣亲王。然而孩子在3个月后即夭折,这令董鄂妃异常痛苦,身体每况愈下,不到3年便撒手人寰。董鄂妃的死是顺治生命史上最悲壮最凄惨的一页。他追怀董鄂妃音容,5天没有上朝,天天守在灵前,几次哭到昏死过去。他还追封董鄂氏为孝献皇后,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顺治一向好佛,宫中奉有木陈、玉琳两位禅师,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号。他对木陈曾说过这样的话:“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相待。”看来,他早有削发为僧的念头。在去世前几天,他还命最宠信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削发为僧。据说,康熙曾4次去五台山,前3次都是为看他父亲去的,每到五台山必独上高峰叩谒。第四次去时,顺治已死,康熙帝触景伤情,还专门做诗哀悼。以上是一些人认为顺治出家的证据。

据《清史通俗演义》,康熙皇帝曾5度巡幸五台山。吴伟业有《清凉山赞佛诗》,就是咏叹此事。《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也都记有关于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

可是,皇帝出家当和尚,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行不通的。于是顺治精心设计了一个“病死”的假象,以掩人耳目。据《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顺治十八年元旦,朝臣应援旧例庆贺朝见,朝廷却突然下令免见。不过,顺治帝却在养心殿破例召见了王文靖,并与之长谈,此后一连3天都单谈与他密谈。此时顺治才24岁,身体康健,为何要紧急磋商?初六夜里,顺治再次召见王文靖,对他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他三拟诏书,顺治3次过目,直至第二日中午才算定稿,晚上顺治就去世了。王文靖是顺治最宠信的汉族大臣,他说3次面君事关重大,“不敢在书中披露”。据说,初五早晨,大臣们突然发现宫廷异样,撤掉了庆贺春节的对联、门神,初七晚朝廷下令大赦,刑狱囚犯几乎一空,同时传令民间不要炒豆,不要点灯,不要泼水,这些都是当时为天花患者祈福的风俗。清廷这么做被认为是要造成顺治是出天花而死的假象。

当然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顺治帝很信佛,但没有出家,而是病死宫中。顺治身体羸弱,又多愁善感,董鄂妃的去世给了顺治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他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用蓝笔批阅奏本达4个月之久(按清代定制,皇后和太后之丧,蓝笔批本也只27日)。在痛苦打击之下,顺治认为,妻孥财宝是“人生最贪恋摆脱不下的,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觉亦风云聚散,没甚关系。若非皇太后一人罣念,便可跟老和尚出家去”。由此看来顺治确实萌生过出家的念头,但最终没能成行。他终日寡欢,忧闷成疾,以致“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难安,必谯四鼓,倦极而眠,始得安枕”。他还自叹“骨已瘦如柴,似此病躯,如何挨得长久”?就在他哀伤之极的时候,疾病又向他袭来。他染上了烈性传染病天花,挣扎了几天后,就病逝了。

究竟顺治帝是出家后死于五台山,还是病死在紫禁城,至今仍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