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31

第31章 铁血宰相:俾斯麦

身份:德国政治家

死于:1898年7月30日(终年83岁)

死因:昏厥

地点:德国弗里德里希斯鲁城堡

评价:俾斯麦担任首相长达20年之久,领导了德国的统一大业,使德国结束了500多年的封建割据局面,同时,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巧妙地调整列强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德国过早地卷入列强殖民争端的漩涡,为德国争得了20年的和平发展时间,使德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中欧强大的工业国,史称“俾斯麦时期”。

1888年3月9日,德皇威廉一世病逝,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登基。年轻的皇帝刚愎自用,狂热追求名位权势,虚荣心强而又很专横。俾斯麦功高盖世,为威廉二世所不容。

1889年5月至6月,鲁尔15万煤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很快蔓延到德国所有产煤地区,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骚乱。威廉二世亲自干预,他决定摒弃俾斯麦的大棒政策,按怀柔政策行事。俾斯麦却固执己见,决心坚持他一贯的暴力政策,镇压罢工工人。帝国议会拒绝了俾斯麦的提议。这样一来,俾斯麦就失去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支持,成了孤家寡人。在皇帝处处作对、自己日显孤立的情势下,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愤然提交辞呈,结果3月20日就被皇帝批准了。

下台后的俾斯麦回到了先皇赐给他的庄园里,百无聊赖地生活着。后来他开始写回忆录,并经常发表文章批评威廉二世,两人的矛盾异常尖锐。威廉二世虽说缺少政治嗅觉,但也十分注意公共舆论,就想缓和一下与俾斯麦的矛盾,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他邀请俾斯麦于1894年1月26日自己生日前夕来柏林做客。在车站,俾斯麦受到了盛大的欢迎,普鲁士海因里希亲王像对待国王那样迎接前首相;一队近卫军一直护送他到皇宫。但俾斯麦与皇帝的谈话却平淡无奇,流于形式,不触及政治,两人的和解只是表面现象。俾斯麦80寿辰前夕,威廉二世也来到了弗里德里希斯鲁。这一次他带来一列骑兵中队,令他们挥舞佩刀,以隆重的仪式向前陆军大元帅致敬。老人再次穿上军装,但由于身体条件不允许,不得不放弃骑马的念头,只得支着结实的手杖向皇帝的卫队致意。他身边的大黑狗就像皇帝的卫士一样直挺挺地恭顺地蹲在那里,俾斯麦喜欢这条狗甚于每一位客人。

1897年12月,俾斯麦在庄园里最后一次接待威廉二世。皇帝的随行人员感到俾斯麦似乎有什么需严肃对待的事情要谈,但每当他把话题转向正事时,都被威廉转移了话题,这伤了他的感情。“真讨厌。”他轻声地对旁边的人说。最后,俾斯麦决计不让皇帝把话题岔开。“陛下,”他说,“只要您掌握了军官团,您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情况不如此,那么就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这是俾斯麦最后提出的警告。他所能做的事已经不多了,现在他几乎已经离不开轮椅,借助于深度的眼镜才能看到自己庄园的田地和森林。

俾斯麦对于死亡并不感到害怕,不过一想到死后将得待在密不透风的棺材里,被埋葬于一堆潮湿的泥土里,他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在森林中间,在自由的空间里,我要找到这样的地方休息,沐浴着阳光,享受着清风的吹拂。”因此,他渴望把他装进一个大口袋内,然后高悬在一棵大树上,在轻风中似婴儿的摇篮,在风暴中似抗争的大船,在阳光中成为棕褐色,如同古日耳曼人的尸体。此时的俾斯麦,还陷入一种痛苦的悔过中。他这样写道:“我给伟大的国民建造了幸福,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同时也制造了许多不幸!如果当时没有我,也许3次战争不会发生,8万人的生命不会被夺走,不会使父老兄弟姐妹们穿上丧服。”“现在我对这种结果,不能不在神的面前有所检讨。”

1898年7月28日,俾斯麦仍像往常一样,喝着香槟酒,用每天必用的5个烟嘴轮流抽着他的烟,并对建议他卧床休息的保健医生大发雷霆。第二天,他要求举行领圣体仪式,在一口喝完圣餐杯里的圣水时,他喊道:“前进!”30日晚,他说:“晚上,每当想到我用石头一块一块堆造起的这个小丘时,我就难以入睡,它们将会把我的身体弄成碎屑。”夜间,他开始昏厥,并伴有谵语,谵语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俄罗斯”和“德国”。近11点钟,俾斯麦忽然高声说道:“是德国吗?可惜呀,德国……”接着,他突然从床上坐起,两手捂眼,仿佛要避免看到一幅可怕的图像,旋即仰身倒下,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