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14924600000128

第128章 与陈伯之书——丘迟

题解

本文为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书信。陈伯之于南朝齐末曾为江州剌史,梁武帝萧衍起兵攻齐,招降了他,任为镇南将军、江州剌吏。后陈听信部下邓缮艾的挑唆,起兵反梁,战败后投奔北魏,为平南将军。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冬天,梁武帝命其弟萧宏率大军伐魏,陈伯之前来抵抗。时丘迟在萧宏军中为记室,萧宏让他以私人名义写信劝陈伯之归降。“伯之得书,乃至寿阳拥兵八千归降。”可见这封信的神奇效力。

原文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场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蒿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之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清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倔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译文

丘迟拜上陈将军阁下:

你好。(能与你通信)荣幸得很!

将军的勇敢为三军之冠,才能超出当代,鄙弃那些燕雀般的渺小志向,企慕像那鸿鹄样的远飞高翔。过去你顺应时机,改弦更张背齐投梁,结果碰上了英明的君主,而建功立业,开拓疆土拜官称孤,乘坐高贵华美的车子,拿着国家颁发的旄节号令一方,这是何等的雄壮!为什么竟一下子变成了逃亡投敌者,听到响箭就两腿战抖,对着毡帐屈膝跪拜,这又是多么窝囊呵!

琢磨一下你背梁投魏时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其他重要的缘故,也不过就是因为你没有慎重的考虑,轻易地听信了流言,一时糊涂,陷入今天这样狼狈的境地。梁朝宽大为怀,赦免人的罪衍,责令他重新立功赎罪,不计较人的小错误而广为录用,推心置腹地对待天下一切人,因此能使那些心怀忐忑、疑惧不安的人都放下心来,这些情况你也是十分清楚的,就用不着我一一对你解释了,朱鲔曾经杀掉了汉光武帝的兄长刘伯升,张绣曾经杀掉了曹操的爱子和侄儿,但汉光武后来并不因此怀疑他,魏君曹操对待张绣依旧和过去一样,何况你也并没有像这些人这样严重的罪过,而功劳却被当代人所推重!人当迷途后应懂得回头,古圣先贤对此曾给予很高的评价;错路走出不远就马上回来的人,也是被古代的经典所推崇的。现在我们的主上轻法而重情。就连能吞舟的大鱼也会漏网,因此你的祖坟并未遭到破坏,亲人们也都很平安,房屋也安好无损,爱妾也还在家。你思之再三,到底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现在梁朝的功臣名将们按着品级高低,仿佛雁阵一样有次序地一行行排列着,腰间佩着紫色的绶带,怀中抱着黄金的大印,文官在军帐中帮助策划军国大事,武将驾轻车、竖旄节,接受保卫边疆的重任,并杀马饮血为誓,爵位可传给后代子孙,只是你却还厚颜偷生,为居毡帐着皮裘的外族君长奔波效力,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南燕王慕容超是多么强大,但还是被送到刑场问斩,后秦的姚泓也曾那么嚣张一时,可也还是被生擒活捉,捆缚于长安,可见普天之下,霜露所被,是不会哺育那些异族的;在周汉的故土上,也不会让外族得逞。北方的群小盗取中原,已有多年时间,恶贯满盈,按理必当土崩瓦解。何况那伪政权昏聩狡诈,不仅自己内部互相残杀,许多的部落和北魏心怀二心,酋长们互相猜忌。北魏的头子们用不了多久就会来到京城供外族所居的馆舍,好等着脖子上系上绳子来请罪。或被砍掉脑袋悬在藁街上示众。你现在的险恶处境就好像一条鱼游在沸腾的锅里,好像燕子把巢筑在帷幕上一样,不是太愚蠢了吗!

晚春三月时节,江南的芳草丛长,各种烂漫的花朵开满枝头,群莺纷纷飞舞!你遥望着故国的旗鼓,感慨回味着那些逝去的日子,抚摩着弓弦登上城垣之时,怎能不悲从中来!廉颇逃亡在魏时却总怀恋故国在赵为将,吴起离开西河时伤心而泪下。怀恋故国乃是人之常情,难道阁下便没有这种感情吗?望你早日做出妥善安排,好自为之。

当今皇帝神圣英明,全国的民众都安居乐业,就像虞舜时西方献来白玉圈那样隆盛的局面,又如周武克商后肃慎从东方献来楛木所做的箭那样使邻国宾服。夜郎、滇池等国家,都解开了头上的发辫改用汉人的服饰,请求封职表示归顺,朝鲜、昌海,叩头降服,接受梁朝的教化。只有北方的狄族野心勃勃,硬是逞强在沙漠边塞之间,也不过苟延短暂的寿命罢了!中军将军临川王殿下,品德高尚,乃当今皇上的至亲。他总揽着北伐的军机大事,即将要去洛阳的中原一带慰问受迫害的人民,到陕西去讨伐有罪的敌人,如果你仍然徜徉于迷途而不知悔改,就请仔细考虑一下我这些话。聊且以这封信表达一下往日的情谊,希望你能仔细考察。

丘迟拜上。

赏读

“三寸之笔,可当百万之师”,丘迟的这封招降信可作为这句话的注脚。

俗语云:“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然而要使一个失足之人真正悔过自新却不是容易的事。丘迟的书信之所以能够使陈伯之幡然悔悟,率兵归降,主要原因有:第一,知己知彼,晓以大义。丘迟非常了解陈伯之身处魏营的矛盾心理。作为一个出身汉族的南朝士人投奔由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北魏王朝,这在当时意味着违背传统的儒家礼教,是严重的失节行为。因此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投敌叛国的卑劣行径,使陈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耻辱感和负罪感。然后申明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给予出路。第二,动之以情,情理兼备。对于背齐降梁在先,叛梁投魏在后的陈伯之来说,仅晓以大义和利害是不够的。作者对陈过去的不光荣行径只是略作点染,话说得也很有分寸,既肯定他的英勇和才干,又指出他一时糊涂,误入歧途。接着以乡土之情,故国之思,并以廉颇投魏思复赵将、吴起离西河而泣的史实,激发他的思乡怀土之情,“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这带着炽热感情的诘问,发人深省,促人深思,既是劝陈觉醒,又寄寓着作者的殷切期望。除以上两点,另外文章对比手法的灵活运用,明白舒畅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也是促使陈伯之归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