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14924600000230

第230章 沧浪亭记——归有光

题解

苏州园沧浪亭已有千年历史,至今灿然。更难得的是有两篇题目相同的《沧浪亭记》为其增光添彩。北宋苏舜钦之记既为名篇,明代归有光此记也不逊让。两记相参而读,已情趣盎然;设若望园一游,当更见风光无限。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园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译文

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流水环绕,是苏子美沧浪亭的故址。他多次求我写篇沧浪亭记,说:“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于今请您记叙的,是我为什么要建这个亭子。”

我说:先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造了一座花园在内城的西南面,他的外戚孙承佑,也造了一座花园在它的旁边。直到淮南一带地方都归了宋朝时,这些花园也还没有荒废掉。苏子美开始建筑的沧浪亭,到后来是和尚居住了。这样沧浪亭就改成了大云庵。自有了大云庵以来又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古代遗迹旧事,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之上重新恢复了苏子美的沧浪亭,这样又从大云庵改成沧浪亭。

从古到今由于时代变迁,宫廷和街市也发生了变易。我曾登上姑苏山上的姑苏台,眺望那治淼辽阔的五湖,苍翠葱笼的群山,而古时太伯、虞仲所创建,阖闾、夫差所争夺的,子胥、文种和范蠡所经营的,如今统统都没有了,这大云庵和沧浪亭又值得什么呢?尽管如此,那钱鏐因天下纷乱才窃取了权位,占据了吴越这块地方,国富兵强,传了四世,他的子孙和姻戚,都趁着这个机会奢侈僭位,大建宫馆苑囿,盛极一时,而苏子美的沧浪亭,却被文瑛和尚敬重如此。可见读书人想要垂名千载,不像冰块那样一下子被溶解消失掉,这确实是有一番道理存在的呢。

文瑛好读书又喜做诗,常和我们在一起,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赏读

“记”这种文体常以论人、论事、写景壮物为主,但本文却侧重于议论。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交代所要记叙的对象是苏舜钦的沧浪亭,并说明主要是记文瑛和尚修复沧浪亭的缘由。接着追叙沧浪亭历经沧桑,由亭变为庵,又由庵变为亭的曲折过程。然后展开议论,以历史上的君臣将相争霸立业,虽极一时之盛,但最终功名富贵“皆无有”,同沧浪亭为人钦重作对比,从苏舜钦虽被长期放废,但由于他“慷慨有大志”、“所至皆有善政”(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以及在文学上的成就,因而能垂名千载,为后人怀念和仰慕。联系文中最后的点睛之笔,“可以见士之欲名垂各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在记亭,而在于叙人。教人应以道德文章不朽于后世,而不应争权夺利,贪享奢华。至此,可以说已进入归氏经营的文字园林的堂奥了。读者诸君,以为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