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教科书
14932400000054

第54章 是什么成就了成功者

我们从成功人士身上看到的都是他们强烈的自信心,而且他们在面对失败时绝不气馁,反而热情加倍。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会得到回报。历史上的伟人举不胜举:爱迪生经过1200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歌德用60年写成《浮士德》……他们是靠什么力量才会这样坚持不懈呢?

阿特金森在一项经典实验中说明了是什么成就了成功者。他把80名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20人,并且给他们一项相同的任务。对于第一组学生,只有成绩最好的才能得到奖励,也就是说奖励的可能性是5%;对于第二组学生,成绩的前5名都会得到奖励,获奖的可能性为25%;对于第三组学生,前10名学生可以获得奖励,获奖励可能性为50%;最后一组的学生前15名都能得到奖励,获奖的几率达到75%。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组(25%、50%)的成绩最好;成功的可能性越高或越低时,成绩下降迅猛。第一组学生大都认为即便自己再努力也极少可能得到第一名,而第四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轻而易举地都会在前15名内,所以这两组的学生都认为没有必要努力,因而走向了两个极端。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成功与获胜的关系成功率在50%的时候学生的成绩最好,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就很有希望可以得到成功,否则的话就必定会失败。

阿特金森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他的成就动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估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十分期望成功,我们就会尽力地去寻求;如果我们害怕失败,那么我们就会尽量避开,因而才会选择退缩。在阿特金森理论体系中,个人追求成就的倾向(Ts)是一个多重变量的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Ts=Ms×Ps×Is,公式中的Ms代表追求成功的动机,Ps代表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Ps=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Is代表成功的激励值。

有研究也表明:成就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中等难度的工作,这是因为中等难度的工作既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着足够的挑战性,能够满足个人的成就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则倾向于避免做可能与他人比较的中等难度的工作,他倾向于挑选成功可能性极少的困难任务,因为与其他人一样完成任务,并非真正失败;但也可能挑选容易的任务,因为在这些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很高,可以减少个体失败的恐惧心理。

因此可以说,是中等难度的任务以及个人的追求成功的动机使得成功人士对自己的困难一如既往,不断努力,最终成就了他们的成功。在学校,教师也应该使用这种理论去激发学生的潜能,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能力、难度恰当的学习任务;应该看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赏识,让他们有成功的愉快体验,强化其自信心,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这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从而强化其成就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