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仑往事
14941300000186

第186章 枪笆 竹笆 槿树笆

周太福

从前北仑农村景观除了老树修篁、流水古桥和粉墙青瓦的农舍之外,再有就是村前村后圈围着瓜畦、菜园的各色各样的篱笆了。

篱笆的形式虽然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用竹竿或毛竹片或木棒编成的“枪笆”和用灌木密植而成的绿笆两类。

“一道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谚语中所说的需要用木桩做依托的篱笆,北仑话就叫“枪笆”。枪为何意?字典《玉篇》说:“枪,木两头锐也。”《类篇》说:“剡木伤盗曰枪。”可知棍棒两头削尖,用来御盗或攻敌的就是枪。在近代,枪笆主要用于圈围田园,而早先枪笆还代作泥墙草顶屋的围墙,叫“枪笆墙”。当然,枪笆墙既代围墙,其规格就比田园枪笆要高一些,选材也考究,编织特精巧,其高度亦自有规制。旧有“墙门对墙门,枪笆对枪笆”的说法,且不说门第之见的是与非,与墙门相比,这“枪笆”两字分明是指贫苦人家。不过枪笆墙上那一杆杆排列整齐的锐利的枪,除了防御作用外,另有镇宅之义。豪宅大院墙根的“泰山石敢当”碑刻是借“泰山石”来镇宅,那寒舍就是用寒光闪闪的“枪”来镇宅。所以说北仑话的枪笆之说是有学问的。

北仑人把搭建篱笆叫“夹枪笆”。方法是:在枪笆位置上耙开一条浅沟;浅沟上每隔五六尺打下一颗木桩;把等长的木棒之类两头削尖后,按近两寸的间距垂直插入沟底,然后用乌竹或淡竹对劈后左右夹住,并用藤条扎牢,如此上下两道;再与木桩牢牢捆绑,最后把耙开的泥土回填并踩实。这样,结结实实的枪笆就“夹”好了。还有一种是就地取材,利用毛竹枝丫和毛竹梢头或乱柴等,把梢头向上插地后,也用竹片夹好,也打木桩固定牢,这种最简陋的笆叫做“柴笆”。

除了枪笆和柴笆,其他的笆按当今的流行语应当叫做绿篱,不过按老北仑人的习惯可分为竹笆、刺笆、树笆等几种叫法。或直接把植物名冠在笆字之前来相称。比如竹笆,较常见的就有枝叶细小的筱竹笆,低矮密集、叶阔可裹粽子的箬竹笆,以及竹竿均匀挺直的桃枝竹笆等。还有很多种竹子,凡叫不上名称的就统统叫“竹笆”。竹子四季常青,挺拔整齐的竹笆给田园风光平添了一份清秀的气象。

与清秀的竹笆相比,刺笆则别具一格。从前最常见的刺笆有枸橘(枳壳)笆。枸橘四季常绿,全身长满十分夸张的半寸尖刺,显得张牙舞爪。叶子又疏又细,秋实大如荔枝,果农采其种子做柑橘的砧木。民间土方取其果实与鸡蛋一起装入罐中,在火缸中煨,用作进补。另一种刺笆民间叫做扎梅笆。扎梅系常绿灌木,枝杈稠密,枝干呈褐红色,橧节累累,老人常截取充作藜杖,十分古朴。刺笆品种很多,因其有刺使得鸡鸭不敢穿越笆埭,因而成为农人种笆的选择之一。但因从前村民打赤脚者多,为免尖刺勾扎,所以在人们频繁出入之处,两边不植刺笆。

关于树笆,从前北仑农村最常见的是冬青树笆和槿树笆。冬青,又名女贞。相传晋朝有女名叫女贞,特喜爱冬青树,把它“树之云堂,植之阶庭”。后人就以她的名来称呼冬青树。晋人苏彦因而歌颂女贞树云:“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明朝的浙江都司徐司马,下令杭城居民“门前遍植女贞”。北仑是否因之而跟风不得而知,但北仑民间亦一直视冬青树为吉祥树,在院墙内外、桥侧路口广为种植。冬青树分大叶冬青和细叶冬青两种,作乔木的以大叶为主,作树笆的则以细叶为主。总之无论是高大的大叶冬青还是低矮的冬青笆,都曾是从前北仑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说到槿树笆,人们自然会联想起牛郎织女那凄婉的爱情故事和妇女们七夕前采槿叶洗头的习俗。但就我所见,槿叶洗头岂止在七夕。从前妇女很少洗头,但凡要洗时也常常是要采槿叶洗的,说是用槿叶洗,头发又光洁又滋润。农人用槿树作笆,虽然修剪得平整而低矮,但每年夏秋之交,一样会在笆间开出一朵朵鲜艳的槿树花,一样的妩媚,一样的浪漫。不过还常能见到在平齐的槿树笆的某一段却不曾修剪,几株槿树的枝叶自由自在地在风中摇曳。原来这是男人们为家中女人们洗头之需特意留下来的!

(2012年7月23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