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仑往事
14941300000023

第23章 效益不仅仅在当年——忆霞浦上傅冰箱厂

记者 史杨芳 通讯员 何先光 陈骥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霞浦上傅村有一家村办厂,它曾经为当时宁波著名的“凤凰牌”冰箱生产零配件,它曾经解决了上傅村1/3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它就是上傅冰箱厂。

上傅冰箱厂诞生

上世纪70年代初,霞浦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上傅村里有了村办企业,由傅良友办起的“四新农机厂”就是其中一家。傅良友本身是技术师傅,手下带着傅良毅等一帮徒弟。头一年厂里以手工生产模具为主,第二年就与宁波的一家冷冻机厂挂钩,开始做起冷冻机的零配件。几年做下来,技术娴熟了,利润也逐步提高。

1980年,宁波凤凰电器制冷工业公司在宁波成立,专门生产“凤凰牌”冰箱,当时人们都叫它宁波凤凰冰箱厂。宁波凤凰冰箱厂成立后,傅南林等几个四新农机厂的负责人动起了脑筋,认为一方面厂里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优良制造技术,另一方面依托大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促进村经济发展也是条相当不错的发展道路。于是,傅南林等人主动出击,多次前往宁波凤凰冰箱厂,用实在的技术和诚意打动厂长,终于争取到了为其生产零配件的资格。不久,四新农机厂与宁波凤凰冰箱厂挂钩,专门生产制造冰箱用的蒸发器、冷凝器等零配件。傅南林担任厂长,厂名也改为上傅冰箱厂。冰箱厂位于霞浦上傅大路5号,也就是现在上傅村村委办公楼所在地。

上傅冰箱厂配备的6辆卡车,1辆小车,每天都要开到宁波凤凰冰箱厂,将铜等原材料运到上傅,然后在上傅冰箱厂制造成型,包括焊锡、电镀、封头等一系列过程全是手工流水线,制造出来的冰箱零件质量很好。“外壳是黄铜,里头是紫铜管,放个几十年都烂不坏!”傅南林说。当一批批优良的零配件运到宁波,与从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等国家进口的压缩器组装起来,全新的“凤凰牌”冰箱就制造完成了。

1984年,上傅冰箱厂正式改名为“宁波冰箱厂上傅二分厂”(另一个分厂位于大碶)。那个时候在镇海县乃至宁波,一户人家能买到一台凤凰牌冰箱,可以说是一件让左邻右舍都羡慕的事。家住新碶的林先生回忆说,1985年他结婚时托人凭票买到一台凤凰牌单门冰箱,花了600多元,而他当时在国企工作,每月收入还不到100元。“那时候的冰箱质量是真的好!”林先生说,这台冰箱用了整整17年,换掉它的时候只是因为外观老旧了些,而性能却从未出现过问题。

带动上傅经济发展

由于厂越办越大,原先的几间厂房已容纳不了逐年递增的职工以及迅速增长的产量。

1987年初,经过一年多的建造,上傅冰箱厂搬到了上傅沿溪路,占地面积约1433平方米,共有3间厂房和1幢3层的办公大楼。也就在这一年,冰箱厂发展到了最兴盛的时期,年产值达到1700万元。运货的卡车每天在宁波冰箱厂与上傅冰箱厂之间往返好几趟。

上傅冰箱厂的兴盛也带动了上傅村的经济发展。村里人多为农民,做农活苦,收入不高。冰箱厂兴盛后,村民们都想进冰箱厂工作,于是村里就安排每户人家出1个劳动力到厂里做工。厂里职工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人,当时全村共1000多名劳动力,约有1/3在冰箱厂做工。在冰箱厂工作,收入可比下地做活高多了。

傅良根说,1984年前后,厂里一般职工1年的收入有1000多元,而做农活1年的收入只有四五百元。在冰箱厂做工,忙的时候需要加班,单是加班奖金就很可观,虽然苦些,但收入高,大家都愿意加班。村民们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198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盖起了楼房,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上傅冰箱厂的兴盛,也促进了村里公益事业的发展。原本村里几条主要道路全是难走的石蛋路,在1984年下半年,由冰箱厂出资,村里将主要道路改造成崭新的水泥路,上傅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上傅冰箱厂还大力扶持上傅小学的校办厂,将一部分冷凝器配件的单子分给他们做,提高了校办厂的利润,从而使原本设备简陋的学校得以修整拆造,学校的教学环境大大改善。

成为上傅村模具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

上傅冰箱厂生产技术优良,又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成为上傅村培养模具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80年代后期,国家政策鼓励个体户办厂,许多技术骨干陆续走出上傅冰箱厂,利用自己的技术办起厂来。

90年代初,由傅良友带出的3个徒弟,傅良君、傅良毅和傅安德成为最早一批跳出冰箱厂自己办厂的技术人员,他们在上傅村都办起了自己的模具厂,用自己学到的技术创造着财富。

1992年,傅良毅用多年积攒下来的钱买了钻床等生产设备,开了小工厂,专门生产模具。他在冰箱厂几十年练就下来的娴熟过硬的技术发挥了作用。

在一次订单交易中,傅良毅的工厂制造的保险箱冲压模具得到永发集团的充分认可,由此开始了与永发集团的长期合作。而傅良君、傅良毅和傅安德手下带出来的徒弟众多,也纷纷离开冰箱厂自己创业。原先在傅良毅手下跟着的傅德君在前几年也跳出厂来,在上傅村租了几间厂房生产模具,规模也比较大。

“现在上傅村里的企业负责人或是技术骨干大部分是当年冰箱厂里出来的!”傅良根说,陆续跳出冰箱厂的技术人员们在上傅村先后办起了近20家的厂,还有一些人跑到慈溪等外地办厂,企业效益都不错。

1994年,上傅冰箱厂改制,傅南林的儿子傅剑波把冰箱厂承包了下来,并重新成立了三安机械制造公司。成立之初,公司继续生产冰箱零配件,同时也生产空调配件等,随后就一直生产汽车配件至今。傅剑波说,当年在上傅冰箱厂担任生产技术负责人的经历为自己后来办厂提供了不少的经验,现在公司里也保留着一部分原冰箱厂的技术人员,当然技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这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核心。

“上傅冰箱厂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它为上傅乃至霞浦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许多人在冰箱厂学到了过硬的技术以后,就响应国家政策跳出来办厂,最终得到了实惠,这也是冰箱厂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财富。”傅良根说。

(2010年10月13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