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困难的时候,如何凝聚人心,这是最为关键的“顺手牵羊”。曾国藩在这方面可谓巧于应变,乘势而动,很有招术,以致人认为他很崇尚权术。
看一下曾国藩的伸手助人之功吧!
曾国藩困顿祁门时,李鸿章已回江西,幕僚也大多离开。幕府仅有程尚斋(桓生,字尚斋)等几人,奄奄无生气。面对越来越冷落的“门庭”,曾国藩困窘不堪。这时李秀成带太平军大队人马破了羊栈岭,进克黟县,距曾国藩的总指挥部的祁门大营仅八十里,朝发夕至,毫无遮阻。当时,曾国藩身边只有三千防兵,驻扎休宁的张运兰更是岌岌可危。曾国藩只好急调鲍超驰援祁门。曾国藩此番处于绝境,自料难逃一死,连遗嘱也写好了。祁门大营的幕僚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曾国藩见人心已散,不可强留,乃心生一计。一天,对其中一人说:“死在一堆何如?”众幕僚默不作答,悄悄将行李放在舟中,为逃避计。一日曾国藩忽传令曰:“贼势如此,有欲暂归者,支付三月薪水,事平,仍来营,吾不介意。”众幕僚听到这段话,大受感动,都表示生死同之,“人心遂固”。
可惜李秀成在休宁柏庄岭与鲍超、张运兰大战失利,随即匆匆撤兵南下,经屯溪、婺源转入浙江,使曾国藩白拣了一条命。在此期间,曾国藩表面上谈笑风生、神态自若,内心则极为恐惧。据说,李秀成退兵之后,鲍超率亲兵一队前往祁门大营拜见曾国藩,曾国藩从容而出。鲍超下马,将行礼,曾国藩快步上前,与鲍超相拥抱,并说:“不想仍能与老弟见面!”言已泪下,“不复能自持矣”。可见这次祁门被围,在精神上对曾国藩打击之重。
李秀成虽然走了,但太平军仍有大批人马留在皖南,尤其在占领徽州以后,太平军随时都有可能进攻祁门。所以,曾国藩令鲍超留驻渔亭,张运兰驻扎黟县,以加强祁门大营的防卫力量。但是,由于皖南地形特殊,而在兵力对比上湘军又处于劣势,因而曾国藩仍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1860年12月中旬,太平军兵马三路再次向祁门发动进攻。曾国藩四面楚歌,再次陷于惊恐之中。他在家信中说:“自十一月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文报不通者五日,饷道不通者二十余日”。曾国藩用兵皖南,全靠江西之饷,徽州被太平军攻占之后,浮梁、乐平、景德镇一线成为祁门大营唯一的对外通道,一旦被太平军攻占,就会文报不通,粮饷断绝,立刻陷入困境。此次太平军进攻祁门的诸路人马中,西路军人数最多,大约不下二万人,主将为太平军著名骁将黄文金,成为对湘军的最大威胁。因而,曾国藩急调鲍超赶赴景德镇救援。可惜黄文金与鲍超、左宗棠军激战负伤率军退回皖南,使曾国藩得以很快恢复粮道度过危机。可以讲,他是顺势、乘势的高手!
曾国藩很讲究修身养性,规定了“日课”,其中包括吃饭有定时,虽在战争时期也不例外。而且,按曾国藩的规定,每顿饭都必须等幕僚到齐方才开始,差一个人也不能动筷子。
在处于困难的时候,如何凝聚人心,这是最为关键的“顺手牵羊”。曾国藩在这方面可谓巧于应变,乘势而动,很有招术,以致当时人认为他也很崇尚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