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营销新革命之二:塑造工业品营销品牌
14953600000024

第24章 中建的成功之路

引言

中建立下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雄心壮志,可是进军国际市场,意味着要向国际建筑工程行业的巨头们挑战。面对EECO,美国人的骄傲,一个建筑工程行业的骄子,中建挑战的资本是什么?在国际市场一路雄风的中建又会如何取得国际市场这座江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中建迈步从头越。

“阿尔及利亚工业发展基金”奖章、“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走向世界“企业成就奖”,中建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太多的光环和荣耀。成功之路总是艰辛的,中建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与努力,千万次的失败与挫折。

一、行业的春天

在中国经济面临经济增长下行风险的背景下,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前景相对乐观。因为无论在刺激力度上还是在效果上,现行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政府唯有大规模启动投资才可能对冲出口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风险。

1.处于大规模建设期

国家不断发展,对于基建的投资也会不断加大,而基建的经济发展比重加大,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的扩大化发展。

我国铁路基建处于大规模建设期,未来三年铁路投资额年均约为3464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6.8%,其中铁路基建投资额年均约为2630元,铁路建设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大规模城市轨道建设是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最佳选择,城市轨道进入增长爆发期。而基建投资的增长则会促进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对外工程承包市场迅猛增长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同时也给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对外工程承包市场从2002年的112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0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9.5%。新签合同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151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7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8.9%。

3.新的盈利模式

纵观行业的领袖企业,这些建筑工程领袖们已经从原来的资源优势逐步向整合资源优势转变,正积极通过向高利润业务拓展来实现价值链的整合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通过完善内部管理体制、项目管理水平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这预示着建筑行业正在积极构建“以工程施工为核心,房地产、运营业务为双翼”的新型盈利模式。

4.经济刺激

政府启动了前所未有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该方案很大程度上仍旧依赖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来实现。从行业整体增速上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带来建筑工程的大幅度发展,建筑工程投资将成为全民持续关注的主题。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显现出一股发展中的春天的气息,前景呈发展的趋势,但是在这一片繁荣的背景下也存在着隐患:

1.收入与盈利的增长不平衡

在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较好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将维持快速增长势头,但收入的增长能否最终表现为盈利的增长是一个隐患。建筑业整体的长期盈利能力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盈利能力不足首先体现为过低的毛利率水平上。一般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毛利率基本不到10%,而9%的毛利率是盈亏平衡点,所以在行业增长的同时保证盈利的增长是企业要努力的方向。

2.海外业务风险

海外业务的成功拓展曾经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经营亮点为市场所认可,但中国铁建尼日利亚铁路项目暂停履行的公告发出后,市场便迅速反应,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企业海外业务运营的风险,并逐渐有夸大趋势并引致拖累施工业务的估值。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海外业务经营中的一时或者固有风险并不会也不应导致海外市场开拓之路的停滞,这是建筑企业基于长远发展考虑的必然选择。

“要做到既从企业实际出发,又从市场实际出发,顺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同时最大限度地整合各个方面资源,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

——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

作为中央国有企业中不占有国家大量投资和自然资源,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在建筑行业已经全面开放的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中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中央国有企业特有的体制、产权、经营等多层次的制约和障碍。

二、全面资源整合,谱写中建发展乐章

中建在其发展的关键点上,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进行详尽的分析的前提下,完成了整体思考,做出了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走向未来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中建企业的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体系

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企业指导项目、项目依托企业和协调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筑行业的主营业毛利率只有9%,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要改善经营业绩,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体系管理、改善行业市场经济环境。

纵观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难发现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低

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概念认识存在错误,许多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有电脑与互联网就是企业的信息化了,这是对信息化片面认识的表现。

2.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化需要专业的管理制度机构,而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现象是:管理机构及职责定位不明确,没有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及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有序推进的环境和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机制没有形成。管理模式没有统一标准,流程不透明,导致内部数据残缺,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整合集成。

3.缺少专业人员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也不合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分布式网络和协同应用软件的出现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结起来,有助于迎接真正的信息经济的到来。网络为人们创造了新的体验,使人们发现了处理事务的新方式。因此,企业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吸引并留住最精明、最能干的人,这已成为推动企业变革的一个重要力量。

1.中建全面启动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①指导原则:在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要针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着力解决企业党建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按照中央明确的原则,积极探索,使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②方案思路:确立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坚持统筹规划,业务为核心,效益优先,协调发展,重点实施的原则。依照先内后外、形成互动,由内部运转至外部协同,使企业运转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效率化的发展。

③方案目的:信息技术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及管理成本,促进市场销售,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④实施方法:与用友的合作。

中建总公司与用友的合作始于1995年,中建总公司的财务电算化普及率累计达75%,其中85%以上的财务软件来自用友。2004年5月26日,中建总公司与用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建总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全面正式启动。

2.方案效果

中建总公司下属一局到八局以及中建国际、中建发展、中海地产等全部推广用友NC软件,实现集中模式的财务管理。

(1)实现集团有效财务管理与监控。

引入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全集团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降低由于集团数据分散、监控力度不够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2)建立标准的项目预算控制体系。

利用预算管理平台,在各分支机构业务的第一线建立起标准的项目预算控制体系,降低集团企业大型化、发展高速化、地域分散化所带来的管理风险。

(3)集团信息集中存放。

集团信息集中,便于数据仓库切片分析,也便于引用各种经济模型进行分析,极大地缩短了为企业决策准备素材和制作前期数据分析报告的周期。

(4)精细化项目管理。

推行精细化项目管理,有赖于集团本部将以往主要依赖对账的传统核算管理模式转变为数据高度集中、信息完全可靠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还有赖于集团的成本管理体系由一般的会计成本核算转变为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保证集团各级业务管理层及时获得项目的收入、成本、利润等重要信息。

(二)核心技术战略

作为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和最大的国际承包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始终致力于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始终致力于把推进整个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进步作为企业的重要责任。

1.“节能、舒适、健康”的可持续建筑理念

在房地产领域,“节能、舒适、健康”的可持续建筑理念正逐步改变着城市人居住的想法。市场的反馈无疑使低迷的房产行业找到了重整旗鼓的新方向。这点在商用建筑的表现尤为明显。仅在上海,现在的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和未来的制高点上海中心都是以“绿色可持续”的标准设计并建造的。这也将成为未来房产及人居环境不可逆转的趋势。

2.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技术的支持

传统建筑行业具有能耗过大的缺点,随着能源日趋紧张,能耗较小的绿色建筑产业,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商机。中建未来发展将在规划、投资、建造和运营等领域都引入更多的绿色元素,令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然而绿色发展的理念需要的是高技术的支持,要发展绿色建筑就要加大技术的推广。

3.科技兴企

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是中国建筑的基本战略,中建始终致力于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建对技术的研发总是不遗余力,已拥有建筑施工企业唯一的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国内建筑业第一个由企业自主完成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中建总公司以科技领先展现竞争实力,在“神舟”载人航天实验飞船工程中,其“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综合施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2004年,总公司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及发明奖31项,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500项,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80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大的科技优势始终是中建总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坚强基础,面对激烈竞争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必将创造中建总公司更加辉煌的未来。

案例:孙文杰用梦想点亮中建

一、成就一生的一步

20世纪60年代末,孙文杰以优异的成绩在同济大学毕业后,在贵州山沟里面搞三线建设。这段经历是孙文杰人生乐章中抑郁而沉闷的慢板。生活是异常的艰苦,停电、停水的时候,经常不得不到稻田里面用瓢取水喝。更有甚者,十几年寒窗之后却被分配去干各种简单的体力劳动,混凝土工、挖土工、抬大木头、养猪,孙文杰都干过,后来总算用到他的智力,却又是管食堂,带宣传队等等,总之学非所用。

“生活再苦我也不怕,因为我也是苦出身,是从上海农村出来的。但我们是‘臭老九’,我们当时是满怀抱负来的,可是得不到重用,所以精神上非常痛苦。”孙文杰说。正是在这一年,孙文杰经过了尚是一个边境小渔村的深圳,来到一个全新的、对他来说可能是光怪陆离的资本主义世界——香港工作。

而正是他的这一步跨越,成就了他的一生。

在贵州劳动时,他白天干强体力活,晚上就学英文。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机会被中建总公司第一次口语班录取,进而被派往香港中国海外集团公司,直到中建的接力棒最终偶然又必然地落到他的手上。2001年孙文杰被调回北京,担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并兼任其子公司——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二、20万中建人,20年的历程

伴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20年风雨历程的孙文杰带领20万“中建人”,谱写了中建20年的奋斗历程。中建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壮大的,是伴随着20万“中建人”的成长而成长的。

孙文杰接掌中建大旗时,可谓世纪受命。孙文杰心中明白,在他的手中,中建将开始它在新世纪另一个20年发展的重大历史征程。机遇和挑战并列于中建人面前,责任和使命沉甸甸地落在孙文杰心上,但是中建人充满了自信。

“我这个人很喜欢美的,”孙文杰说,“所以在结婚的时候,我就考虑用什么办法把房间美化。”囿于条件,孙文杰在当时能够想到的方法是拿订书机把制图时报废的晒图纸白色的背面钉在泥巴墙上。“于是房间里面一片洁白,十分漂亮!”至今孙文杰谈起这件事仍是一脸得意,同时一种幸福也从他的笑脸中洋溢出来。这或许就是他的第一件建筑装饰作品。可是,当时的他不会想到,30年后作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他的作品已遍及祖国大陆及香港和海外。

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中建人既是创业者,又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同时也是近20年来中国伟大的历史巨变的见证人。1982年,距被视作中国历史里程碑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到四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了。

20年来,中建人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外抓市场、内抓现场,瞄准“高、大、重、特、外”工程,用热血与汗水浇铸着中建事业的大厦,在祖国广袤的热土和6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靠勇气与智慧垒筑了当代我国建筑史上一座又一座丰碑。他们承建的天津电视塔、大亚湾核电站、北京国贸和中银大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阿尔及利亚喜来登饭店等一大批工程均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在深圳国贸大厦和信兴广场的建设中,中建人创造了两个彪炳建筑业史册的施工速度。在西北大漠深处,他们“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综合施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强手如林的香港,他们参与建设的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更是被世界权威组织评为20世纪十大建筑。

谈到中建总公司在20年的风雨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其第三代掌门人孙文杰总经理告诉我们:在中国的建筑企业中,中建总公司是持有最多最高级别施工牌照的建筑企业,也是在港澳地区拥有众多最高级别的施工执照的承建商。

建筑业有一个最高奖——鲁班奖,而到2008年年底为止,中建总公司共取得了57项,占全部奖项的16%,位列全国第一。中建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却是在既没有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占有国家的资源,也没有享有国家的专利的条件下,凭着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发展起来的。

三、梦想点亮现实

20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完全靠自由竞争取得此排名的,只有中建总公司一家!中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近年来,中建每年开工在建的工程有成千上万个,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工程为社会提供了60万的劳动岗位,这对国家保证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到今天为止,中建已把16万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带到国外,这对国内很多行业,如航空运输业、金融、保险、建筑材料业等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不仅如此,中建还在引进外资、促进对外友好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中建人所创造的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和“大漠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积淀,已成为中建总公司与物质文明建设并峙竞秀的一座精神文明的高峰。

2009年7月30日,中国建筑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随着上市锣声的敲响,发行价4.18元的中国建筑以6.70元高开,涨幅达到60.29%,高于市场预期。对于这一开盘价,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表示非常满意,并用梦想点亮现实形容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四、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孙文杰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建筑、房地产及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领先优势,谋求新的更大发展,从而更好地回报广大投资者。

据悉,在房建领域,中国建筑将重点承接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和技术领先的房屋建筑工程,进一步扩大“中国建筑”品牌的影响力。在房地产领域,将继续弘扬“中海地产”的品牌优势,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大力发展地铁、电力、路桥、市政、交通、铁道等专业板块,并努力发展成各专业领域的领导者。

三、品牌塑造,奏响中建乐曲

中建的品牌是中建市场竞争中的无形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建的品牌塑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奥秘,而是坚持做好了品牌塑造中的三大核心,企业文化、技术与人才。

(一)中建的品牌塑造

1.企业文化

中建将企业精神凝炼为“追求卓越、永不服输”,这是中建独特的、个性化的企业精神,是企业50多年来形成的企业精神的延续。中建非常注重企业的历史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强调发展,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只有在继承上有所创新,体现特色,做出成效,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中建历代的企业精神火种传递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建人手中,伴随着企业成长逐渐积淀为企业文化的深厚底蕴,折射出先进的企业精神和中建人自始至终良好的工作作风,即便在商品经济的今天,仍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透射出一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所肩负的与众不同的神圣职责。

2.科技兴企

科技兴企是中建的企业生命力,中建始终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的进步,是带动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作为行业的领袖,中建一直致力于技术的投入与研发。

目前,中建总公司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高耸塔类设施建造技术、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技术、复杂深基坑与深基础处理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生产技术、复杂空间钢结构体系研究与安装技术、新型建筑设备研究与制造技术、建筑企业管理与生产应用信息技术、国际工程总承包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科学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这些优秀的成果、重要研究机构以及领先技术构成了中建总公司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

3.人才强企

中建树立了人才强企的人才战略,以凝聚人才为主旋律,坚持以人为本、贵在激活,营造管理环境,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积极开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重点建设好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才、高技能人才五支队伍,力争用3~5年时间,把总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中国建筑业的排头兵。

(二)工业品品牌精神的内涵

在将我国的建筑水平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的同时,中建人所创造的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和“大漠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积淀,已成为中建总公司与物质文明建设并峙竞秀的一座精神文明的高峰。

大漠精神:中建曾辗转祖国“大三线”,凭着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精神,完成了一大批重要国防军工建设项目和大型公用设施建设。“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也在当时被叫响,并培育出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建的“大漠精神”。“大漠精神”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激励作用。

“大漠精神”体现出中建人对吃苦耐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表现出一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所肩负的神圣职责,构成中建企业文化的深厚底蕴。既折射出先进的企业精神、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等内涵,又成为今天中建大文化体系和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深圳速度:中建总公司从2001年进一步清晰了企业定位——“在商言商”,明确以追求效益作为经营企业永恒的主旋律,努力打造企业规模和效益均衡发展的平台及国家、企业、员工共同利益的平台,规划出做强做大中建总公司的“一最两跨”战略目标。强调要遵循商业化、集团化、科学化的发展思路,培育和提升总公司国内外经营一体化、投资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低成本竞争和高品质管理、低成本扩张和高品位营销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由此展开的资产重组、机构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等等,对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形成强烈的冲击,引发了各种外来和内在文化新的碰撞、对接和交融。中建公司在对企业现有文化状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决定对文化建设工作开始新的规划和提升。由此,中建文化建设工作进入到提升“深圳速度”核心战斗力的阶段,而由此也形成了中建的企业文化中的“深圳速度”。

作为工业品行业,有着其独特的特性与蕴涵,工业品行业的企业奋斗历程总是会书写着“深圳速度”和“大漠精神”的传奇。“深圳速度”和“大漠精神”代表了工业品品牌精神的内涵,孕育了一种拼搏的精神,释放了一种奉献的美,诠释了一种速度的力量,而这也是工业品行业品牌的深层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