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13

第13章 诗写的“病历”

一提起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人们津津乐道的常常是词人“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时的神武英姿和英雄壮举。很少,也很难将英雄与年迈、疾病联系在一起。但是,自然法则是不可抗拒的,任何英雄豪杰,在岁月的浸淫下,也有无可奈何的一天。不信?请看辛弃疾作于暮年的这首《卜算子》:“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从词中我们看到,只有60多岁的辛弃疾,牙齿已经掉落得寥寥无几了,不但两侧的槽牙早已掉光,中间的切齿也开了个大洞。联系词人一生力主抗战,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坎坷经历,不难理解词人何以见到牙齿落舌头在,为什么要发一通刚直者难容于世的牢骚。但词人毕竟是豁达的,牢骚发过,他又笑着对儿孙们说,不要笑我牙落了像狗洞大开,这洞可以供你们钻出钻进耍着玩啊!

据记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总共有五个儿子,名字依次为:舒俨、宣俟、雍汾、端佚、通佟。“五子登科”,在那个时代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可是陶渊明却是忧愁多于喜悦。原来他的五个儿子一个不如一个,个个蠢笨无比。这情形在他的《责子》一诗中有确实的记载:“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遗憾的是诗人并不真正清楚导致后代智力低下的原因。在哀叹命运不济的同时,依旧沉浸于“杯中物”,借酒浇愁。其实,诗人品尝的完全是自己酿造的一杯苦酒。因为大量饮酒对生殖细胞有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而陶渊明却一生嗜酒如命。陶渊明写过一组诗,总共20首,题目就是《饮酒》。在组诗前的小序中他这样说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酒,激发了陶渊明诗歌创作的灵感,也是他的后辈智力低下的祸根。

关于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死因,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件疑案。唐人郑处诲说,杜甫是因为吃了耒阳县令赠送的牛肉、白酒之后,“一夕而卒”的。但不少人认为,一个大诗人,死于吃喝,是对杜甫的诬蔑、丑化。有人还假借韩愈的名义,做了一首《题杜子美坟》的诗,对此提出抗议:“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郭沫若根据杜甫在大历五年(770年)夏写的一首五言十三韵诗证实,耒阳聂县令在杜甫去世的前几天确实曾赠送给杜甫不少牛肉、白酒。当时杜甫居住在耒阳的一条船上,又遇洪水围困。聂县令是听说杜甫被困才派人送酒送肉的,因此,杜甫“死于肉酒,并不是不可能”,因为“聂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容易腐化,而腐肉是有毒的。”据此郭沫若认为,说杜甫死于食物中毒并不是全无根据的。

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类似上述有关当时人患病的记载估计不会太少,如果有人能下工夫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挖掘、整理、研究、考证,或许能开辟出一片诗词养生考古的新天地。至少能为中国古代养生史、医学史、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诗写的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