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24

第24章 家庭健康新处方

如果把社会比作浩瀚的大海,家庭就是汇聚大海汪洋的一粒粒水珠;如果把社会比作健全的机体,家庭就是构成社会机体的一个个细胞。社会通过家庭进行更新,通过它生育和抚养儿童;社会通过家庭承担责任,通过它照顾病困和赡养老人。住房的需求,耐用品的消费,生活费用的支出,以及疾病的防治和对健康的追求等等,无不以家庭为基本单位。难怪当代著名学者、心血管病及老年病防治专家洪昭光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家庭健康了,社会才能健康;只有家庭安定了,社会才能稳定。他认为,在个人健康的基础上,家庭的健康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为此,古典诗词修养极高的洪昭光教授,用诗的语言为家庭健康开具了三张新处方。

第一张处方,告诉大家的是家庭健康的重要所在:

世上只有家最好,男女老少离不了。

男人没家死得早,女人没家容颜老。

有家看似平淡淡,没家顷刻凄惨惨。

外边世界千般好,不如家里待一秒。

第二张处方,家庭健康最有效的灵丹妙药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洪教授称之为“话疗”:

说起话疗真奇妙,防病治病都有效。

一聊双方误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

三聊能治血压高,四聊能把肿瘤消。

话疗疏解郁闷气,话疗提高抵抗力。

第三张处方,锁定的是家庭健康的高危角色,即家庭中各种压力负担最重的男子汉:

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有话不爱说。

男人有病不去看,男人有家不愿回。

怎样给男子汉缓压减负?洪教授开具的灵丹妙药依然是对前两张处方的追加和强调:

男士要想身体好,下班回家半小跑。

一杯清茶一张报,夫妻灯前把话聊。

类似的家庭健康教育处方,我国古代的诗人也曾开具了许多,本着古为今用的精神,现将其中部分诗写的家庭教育处方抄录如下,供今人在进行家庭健康教育时学习参考。

北宋著名的贤相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将他培养成才。寇准当了宰相后,一次,为庆贺自己的生日,大摆筵宴。当时寇准的母亲已经去世,乳母得知后,专门写了一首诗教训他说:

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寇准看到乳母的诗后拜读再三,深感辜负了去世母亲的教诲,当即罢撤了寿筵,并向乳母认错致歉。

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主要是告诉儿子怎么做人、做学问: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终身为之奋斗不息的。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因为它不能告诉你知识的真谛,想真正理解书中所说的深刻道理,必须要躬身力行。当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时,陆游特意写了一首50多句的长诗为儿子送行。其中有四句诗说: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认能肆馋毁!

无独有偶,明永乐年间的耿华平在外做官时,他的母亲徐氏也曾写诗教育儿子不能私自动用一丝一毫的公物:

家内平安报汝知,田园岁入有余资。

丝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时。

清代乾隆朝当过江南总督的尹继善,听说他的儿子喜好修建大房美屋,特意作诗训斥之,并通过西晋富豪石崇修筑金谷园转眼间由富可敌国的名园,变成一片荒草丛生的野地这一历史事实,告诉他“惟有俭朴风,守之以终老。”

到处可安居,容膝不厌小。

人苦不知足,营营何时了。

桂柱与杏梁,结构穷精巧。

大树荫亭台,新花环池沼。

垒石为奇峰,呼春鸣翠鸟。

室多无雷同,径曲复深窈。

丝竹日喧阗,粉黛夜环绕。

古来富豪家,似此知多少。

自谓享厚福,可以千年保。

讵意金谷园,转眼成荒草。

每诵伤宅诗,字字堪倾倒。

惟有俭朴风,守之以终老。

小子既读书,此理宜参考。

百凡可类推,何须过求好。

毋忽老人言,听之复藐藐。

一生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的林则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妄取民间一文一毫,他给家人子孙的遗产不是钱财,只是一副告诉后代如何持家做人的对联: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