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26

第26章 佳肴长食亦有害

人体,像一个小宇宙,金、木、水、火、土样样皆有,缺少了哪种元素都不行。因此,长时间偏食某一种食物,必然会导致体内营养构成的失衡,殃及身体健康。

古时候的人,虽然不具备现代饮食营养学知识,但对长时间偏食某一种食物的危害,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这种科学的认识,到了诗人的笔下,常常变成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发人深省的幽默:

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钱怎养家?

每日两餐都是藕,看看口里出莲花。

诗人是一位在河北三鸦当官的书生,官小俸薄,只能每天买湖边廉价的蒲藕当菜吃。

出污泥而不染的藕,因其洁白的冰玉之姿和其能止血、解渴、解酒毒等医疗作用,曾受过许多诗人的褒扬:

平生冰雪姿,七星罗心胸。

岂无有丝毫,上裨天子聪。

而不自荐达,何为乎泥中。

沉疴正无赖,安得君从容?

其子亦可怜,风味如乃翁。

(宋·胡致隆《赋藕》)

藕有七窍,故曰“七星”;吃藕可以益智,所以诗中说:“上裨天子聪”;“其子”,指莲子,有滋养、安神、固精、止泻等功效。

这么好吃的美食,只因为顿顿吃,天天吃,成了见之生厌的东西。甚至连累“口吐莲花”这样一个褒义词,也变成了牢骚话。

还有一位官员,人称“监吴中市征者”,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市场管理人员。他因市场上肉的价格太贵,只好顿顿买便宜的鱼虾佐餐。天长日久,一见鱼虾就恶心,作诗发牢骚曰: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只把鱼虾供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看来,这位市场管理员比较讲职业道德,没有利用监管市场的职务之便,为自己改善饮食状况。

还有一首述说天天吃笋,吃得满腹牢骚的诗,题写在旅馆客舍的墙壁上。

东瓯倦客又西征,路入芝田已绝腥。

每日三厨都是笋,看看满腹万年青。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韦居安从浙江括苍山冯岭一间旅舍的墙上抄录下来,又载入其所著的《梅磵诗话》一书。作者可能是一个仕途不得意的小官或经营不景气的小商人。

人为环境或经济所迫,不得不长时间偏食某一种食物,虽然无奈,亦可理解。但如果是因为个人的嗜好而长期偏食某一种或几种食物,最终导致营养缺乏,则完全应归咎于个人缺乏必要的养生保健常识。因此,愿上述几种“偏食者的幽默”,能成为一声警钟,唤醒那些沉溺在偏食中的酣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