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03

第3章 漫步诗坛话名医

诗歌与医药学,从它们诞生那天起,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统计,编纂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提到的可以入药的草木鸟兽鱼虫的名称有26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54种,草本植物100种,鸟类38种,兽类27种,昆虫和鱼类41种。据此,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还写过一本专著《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以考证研究诗经为保存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作出的贡献。漫步诗坛,我们发现,诗歌与医药学的不解之缘,还突出地表现为:许多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颇具名望且很有成就的著名医生。

提起王勃、刘禹锡,几乎人人知道他们分别是初唐、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更是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不朽诗词名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王勃、刘禹锡还是著名的医生,并分别留有《医语序》(又名《医语纂要》)和《传信方》(又名《传证方》)等医药方剂学著作。

作为诗人兼医生,宋代大诗人苏轼(苏东坡)和陆游(陆放翁)留给群众的印象,似乎要比王勃、刘禹锡深一些。因为我们现在不仅可以见到苏轼留下的医学著作《苏沈良方》、《圣散子方》,陆游编纂的验方专著《续集验方》,还可以从许多宋朝以后文人的笔记、回忆录中,了解到一些他们从事医疗活动的实践和事迹。

据粗略统计,在我国古代,仅东汉以后,同时活跃在诗坛和医苑的“双栖明星”至少有几百人。其中,较著名的诗人兼名医有:东汉末年的蔡邕,魏晋时期的嵇康,南北朝时期的范晔,隋唐时代的王勃、刘禹锡、陆贽、郑注,宋代的郑樵、苏轼、陆游、司马光、黄庭坚,金代的元好问等人。

这些诗人之所以能同时扬名医苑,有不少人靠的是家学渊源。例如唐代诗人陆贽,被贬官到忠州担任别驾以后,目睹该州瘴疠横行,人民多受其害,为了解除群众疾苦,陆贽广搜博采,整理出版了治疗传染病的古今验方15卷。家庭的影响,促使陆贽的后人——宋代大诗人陆游,在300多年后又成为一颗同时在诗坛、医苑闪闪发光的璀璨明星。为了表示不忘家学,陆游将自己编纂的验方专著定名为《续集验方》,因为陆贽的验方专著名为《古今集验方》。

“逆旅人家近野桥,偶因秣蹇暂逍遥,村翁不解读本草,争就先生辨药苗。”陆游这首诗记载的就是他骑驴出游为老百姓送医送药上门时,几位老农争先恐后向他请教种植药材和药苗生长情况的情景。

唐代诗人刘禹锡则是久病而成医,靠自学成才的。据刘禹锡自己记述:有一次,他得了病,几天食不甘味,后来竟发展为下肢麻木,视物模糊。一位名医诊疗后告诉刘禹锡,他的病是由于饮食起居不规律而引致的。留下一些药丸给他,并反复叮咛,一旦症状消失,立即停药。刘禹锡服了两天药,病痛明显减轻,20天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刘禹锡正要遵医嘱停药,一个人怂恿他说,为了防止复发,还是继续服几天再停药。于是,他又接着服了半个月的药。结果出现全身胀痛,无奈,又去求那位医生。医生大发雷霆,训斥了刘禹锡不该不懂装懂,自作聪明,险些搭上自己的性命。在医生的努力下,刘禹锡最终转危为安。但这件事给刘禹锡的教训很大,不仅坚定了他学习医药学的决心,而且使他认识到治病、投药应当随病情变化而变化,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和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