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40

第40章 “腐胁”“醉魄”有谁知

关于李白的辞世,历史上基本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疾卒”,说李白死于疾病。另一种是“因醉入水”说,认为李白是醉酒后不慎溺水而亡。

前一种说法,最早见于李阳冰为李白的诗集所写的序言中。后一种说法,见载于《唐摭言》等私家笔记、小说中。由于《旧唐书》和《新唐书》等正史都只简单地提及李白的死,而未载明李白到底是怎么死的。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病死和溺死的可能性都存在。

与李白相距不远的唐代诗人皮日休,当代著名学者、诗人郭沫若都倾向于李白是病死的。而且认为他死于一种名曰“腐胁”的疾患。皮日休在《七爱诗·李翰林》一章中说:“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权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内署,海岳甘自适”、“意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郭沫若认为所谓的“腐胁疾”,当是慢性脓胸穿孔:“李白在上元二年的发病,估计是急性脓胸。病了,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便成为慢性。于是,肺部与胸壁之间蓄脓,向体外腐蚀穿孔。这可能就是所谓‘腐胁疾’了”。

郭沫若是学医而后改行从事文学创作的。因此,他认为“腐胁疾”就是现在医学上指称的“脓胸症”,所见不差。细菌侵入胸膜腔,引起胸膜炎,如果发生化脓性感染,在胸膜腔内积聚脓液时,则并发脓胸。根据脓胸的病程、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脓胸又可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李白死于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一年多以前,即上元二年八月,已经六十一岁高龄的李白壮心不死,决心去追随李光弼参加对叛匪的东征,但因生病不得不半途而废。郭沫若所谓“李白在上元二年的发病,估计是急性脓胸症”,指的就是这件事。患急性脓胸的患者,由于毒素的吸收,有高热、胃口不好、白细胞增高等全身性中毒症状。此时如及时穿刺抽脓或引流,结合抗菌治疗,病人有望迅速康复,甚至痊愈。如果病人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时间长了,就会逐渐转变为慢性脓胸。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种慢性脓胸是很难有痊愈的希望的。再加上李白没有节制地嗜酒,实际上等于帮助病魔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这样,“以疾卒”是早晚必至的结局。

也有一些学者,例如《李白纵横探》的作者安旗等,从李白去世前近乎疯狂的精神状态分析,认为李白溺水而死,并不是没有可能。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

古人知尔封公君。君不见直如弦,

古人知尔死道边。…………

(《笑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

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

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

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歌行》)

翻阅李白人生最后写的几首诗,一会儿笑,一会儿哭,悲愤到了极点,也确实接近了疯狂。再加上诗人多次在诗中提及沉江自尽的屈原,使人不能不怀疑李白曾经有过溺水自杀的念头。

据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载,李白“赋《临终歌》而卒”。该诗歌仅有短短42个字: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兮)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安旗想象曰:在仲冬的一个夜里,李白穿上他当年在翰林院中穿过的锦袍,乘一叶扁舟,出游采石江中,一边喝酒,一边吟咏着这首《临终歌》……“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此时,夜月中天,水波不兴,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一阵微风过处,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么光明!多么诱人!‘我追求了一生的光明,原来在这里!’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永远地去了。”

谁能说患有“腐胁”的李白不可能带着“醉魄”归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