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42

第42章 同病相怜的小李和老杜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以上是清代诗人赵翼《论诗五绝》中的一首。讲的是,无论多么伟大的诗人,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领袖诗坛。长江后浪推前浪,每隔一定时间,必定会有更杰出的人物涌现出来。

唐代诗坛有两个“李杜”。一个是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人称老李老杜。一个是中唐时期的李商隐与杜牧,人称小李小杜。大、小李杜生活的时代,大约相隔四十年左右。

在欣赏、阅读大小李杜的作品时,我发现,无论是创作风格,还是人生际遇,大小李杜都正好呈十字交叉对称。即:老李和小杜风格、性格相近;小李和老杜的际遇、心境仿佛。特别是小李和老杜(李商隐与杜甫),甚至连缠身的病魔都是同一个——糖尿病(消渴病)。

从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人们可以知道,杜甫一生曾得过许多病,大一点、重一点的病有:半身不遂(中风)、肺病、食物中毒等。但伴随其大半生的,却是糖尿病。

忆昨离少城,而今异楚蜀。

拊舟复深山,窕窅一林麓。

棲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

旧疾廾载来,衰年得无足。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云安县时,所写五古《客堂》诗的起首几句。写作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上溯20年,是公元746年。这就是说,杜甫的消渴病在他35岁时就已经纠缠在身了。那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杜甫的生活也比较安定、舒适。再加上杜甫自己多少懂得一点医药治疗知识。消渴病虽然使杜甫的身体没能像别人那么强壮,但也没对杜甫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安史之乱发生后,情况就不同了:

遭乱发遽白,转衰病相婴。

沉緜盗贼际,狼狈江汉行。

叹时药力薄,为客赢瘵成。

…………

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

流徙不定的生活,忧国忧民忧家忧身的恶劣情绪,以及借酒浇愁,竭囊而沽的“豪饮”,不仅大大损伤了杜甫的健康,而且使几乎已经被忘却的糖尿病(长卿病),又卷土重来。最终导致了中风的发生。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杜甫不是死于食物中毒,而是死于糖尿病综合征。

李商隐患糖尿病时的岁数,比杜甫至少小十多岁。“嗟予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玑。”李商隐写这首《令狐八拾遗绹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诗时,年仅24岁。诗中就有“久抱临邛渴”的字样。以此推断,李商隐20岁左右就已经得了消渴病。临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酒店的所在地,相如在此患消渴病,因此李商隐以“临邛渴”代称消渴病。

得消渴病者,进食饮水虽多于常人,但身体反而日渐消瘦。李商隐在《有怀在蒙飞卿》诗中自咏曰:“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亦证明李商隐得此病后,身体一直极瘦弱。《梁书·沈约传》记沈约(沈尚书)晚年自述:“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指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每隔几十天,裤带往内移一个孔;每过一个月,前臂较前瘦一圈。沈约消瘦的速度,的确可怕。

著名诗人温庭筠,是李商隐的好朋友,他寄诗给李商隐: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紫荆。

寒蛩乍响催机杼,旅雁初来忆弟兄。

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

子虚何处堪消渴?试向文园问长卿。

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子虚赋是司马相如的得意之作。一首只有八句的寄给朋友的问候诗,反复引用司马相如患消渴病的典故,亦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李商隐所患糖尿病,病势不轻。

糖尿病,最忌情绪剧烈波动。李商隐一生,正值中唐牛李党争激烈之时。小李先受知于牛党首领之一令狐楚,后又娶了李党党徒王茂元的女儿做妻子。结果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几乎一生不得志。再加上李商隐与杜甫一样,经常借酒浇愁。最后,终于被糖尿病夺去了生命。李商隐死时,年仅46岁。

小李所患疾病与老杜相同,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也与老杜相似,但是却比老杜少活了十三、四年。这也许同小李患糖尿病的初始岁数比较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