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64

第64章 忧喜哀乐说退休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建立了官员的退休制度。故《礼记·曲礼》记载曰:“大夫七十而致事。”致事就是致仕,而“致仕”意为“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就是今天我们说的退休。但是,历朝历代在执行这一退休制度时,不仅具体的规定有所不同,而且在具体执行中还留有不少余地,使之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因此,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位高权重、眷恋权位者,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还不愿意告老还乡。白居易写的这首诗,勾画描绘的正是那些不肯按规定退休的腐朽官僚们的滑稽嘴脸。诗中提及的汉代“二疏”,是叔侄二人,一个叫疏广,一个叫疏受,疏受是疏广哥哥的儿子。两人官至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同时致仕,一时成为美谈。其实“二疏”并非中国历史上最早主动申请退休的高官。例如《左传》里就有许多关于春秋时期官员退休的记载,如鲁襄公三年“祁奚请老”、襄公七年“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等。遗憾的是汉代以后,主动要求退休的高官越来越少了,难怪白居易要感叹“无人继去尘”。

到了退休年龄不肯或不愿意退休的官员,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那位曾经协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朝大丞相李斯。他为了取得一官半职殚精竭虑,为了邀宠固权费尽心思,甚至不惜置老同学韩非于死地。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该退休不退休,没及时从官场的是非窝抽身的后果,竟然是株连三族,满门被杀得一个不剩。直到脑袋被砍掉前,他才满怀后悔地对一块受刑的儿子说:“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意思是,早知道落这样下场,当时应该急流勇退,也许还能和你一道牵着猎犬去东门外打猎。我怀疑白居易诗中的“寂寞东门路”,是用李斯当反面教材,告诫那些到规定岁数不愿退休的人,小心物极必反!

宋代诗僧释文莹在其所著的《湘山野录》一书中,转载有北宋时期长沙退休官员王屯田写的一首《快活诗》,内容是揭露原长沙政要周沆、李硕等六位政要纸醉金迷的荒唐生活。退休后还能这样奢靡,很可能花的是在任时贪污的银子。但这亦可看出中国封建王朝对退休官吏的待遇还是比较优厚的:

湖外风物奇,长沙信难续。

衡峰排古青,湘水湛寒绿。

舟楫通大江,车轮会平陆。

昔贤官是邦,仁泽流丰沃。

怀昔甘棠化,伤今猛虎毒。

然此一邦内,所乐才六人。

漕与二宪僚。守连两通属。

高堂日成会,深夜继以烛。

帷幕皆绮纨,器皿尽金玉。

歌喉若珠累,舞腰如素束。

千态与万状,六官欢不足。

因成快活诗,荐之尧舜目。

其实,退休后即使有经济实力,也不必像上述六位大佬那样奢华。白居易退休后写过一首《自题》诗,说的是自己退休后安之若素,安享晚年之福的乐趣: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热月无堆案,寒天不乘朝。

旁看应寂寞,自觉甚逍遥。

徒对盈樽酒,兼无愁可销。

全诗的大意是:既然退休了,就不要再到官场上去凑热闹,有优厚的退休金和福利待遇能使我远离贫困就该满足了。夏季不用顶着酷暑批阅堆满案头的公文,冬天也不用冒着寒风急急忙忙赶着去上班。在外人看来可能以为我退休后生活有点儿冷清,可我自己却觉得逍遥自在,舒服得很。以至于舒服得盛酒的酒杯落满了灰尘,因为我已经不需要借酒来消愁。

此后,白居易又在另外一首《游玉泉寺》的诗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的宰相王涯恋位不去最终死于非命的事实,又一次告诉人们,早点退休是福:

祸福茫茫不可思,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期。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该诗又题《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的这一天,正是朝臣和宦官进行激烈权力斗争,导致“甘露之变”的日子。那一天,宰相王涯及许多高官被株连,惨遭杀戮。白居易既哀怜“麒麟”和“龙”成为胜利者庆功宴上一盘肉羹的不幸遭遇,又为当年李训、郑注密谋除宦官夺军权,自己知其必败,主动请求从刑部侍郎热板凳调任陪都闲居,躲过了这场灾难而感到庆幸。诗中,白居易以泥水中曳尾爬动的“龟”自比。其实也是他对老年人退休后“龟息”生活的一种肯定。

切莫小看了白居易这首只有56个字的小诗。千百年来多少人从这里得到警示和启发,看破了官场的黑暗和凶险,从容步入退隐或退休者的行列。读诗养生,就是有这样的奇效和魅力。

笔者十分欣赏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下面这两首退休生活“即景”: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

身如病鹤长停料,心似山僧已弃家。

高枕时时闻解箨,卷窗片片数飞花。

饭余解带摩便腹,自取风炉煮晚茶。

——《剑南诗稿·自诒》

平明南出笮桥门,走马归来趁未昏。

渐老更知闲有味,一冬强半在梅村。

——《剑南诗稿·看梅归马上戏作》

看看陆游活得多么潇洒,退休后的生活是何等的丰富多彩:每天天刚亮就骑马出门到郊外去赏梅,直到黄昏才优哉游哉地回到家里。不仅吃饭讲养生,从不吃得过饱,而且饭后还不忘解开裤带为肚子做做按摩。并在睡觉前亲自煮一壶茶给自己喝,而且不会因此而失眠。陆游一直认为,越岁数大,越接近生命的黄昏,就越应该珍惜生命,善待自己。于是,退休后的陆游越发品出了人生的滋味和清闲的难得。所以,他经常能品味到其他人极少能体会到的人间的诸多美好。例如,每天晚上入睡前,他都能在高枕上听到竹皮脱落的声音,每天早晨起床后,他都能在卷帘时从院里的花开花落发现和感悟许多天籁的美好。

像白居易和陆游这样以豁达襟怀对待退休或向往田园生活的诗人,也不在少数。例如,宋代苏东坡门下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官职任期将满之际,写过一首《晚登快阁》诗,被众人传颂一时,认为表现了诗人能上能下的高风亮节: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清代梁绍壬编著的《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转载有一首题目为《思归》的诗,诗中,作者以转述妻子来信内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希望早点退休,回到家乡过虽然清贫,但却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

彭泽鲤鱼无锡酒,宣州栗子霍山茶。

牵萝已补床头漏,扁豆犹开屋角花。

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留滞在天涯?

但是,不到退休年龄,又没有特殊疾病,无论古今都是不容许随便离职的。于是便有了以下向皇帝(领导)的表态诗,该诗的作者是宋代一位姓邵的要求退休没获批准的高官。

乞归未许奈亲何,帝里风光梦里过。

三月春寒青草短,五湖天远白云多。

客囊衣在缝犹密,驿路书来字欲磨。

圣主恩深臣分浅,百年心事两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