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65

第65章 中国古代的老年人聚会

元代一位作家作过一支写法奇特的散曲,全曲连用了22个“一”字,不仅勾画出了老年生活的凄苦和无奈,也道出了老年聚会的欢畅和快乐: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许多老年人,一旦离开了长年战斗的岗位、毕生挚爱的事业,就像离群索居的大雁,感到无比的孤独。孤独虽然不是疾病,可它对老年人健康的损害,却比癌症还要可怕。于是,许多老年人常通过聚会来排遣孤独。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是老年人聚会活动最早的提倡者和记录者之一。白居易有一首诗,详细记录了会昌五年(846年)3月21日,他和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卢真、狄兼谟八位老人在唐朝东都洛阳的一次聚会: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

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

诗吟两句神还旺,酒饮三杯气尚粗。

嵬峨狂歌教埤拍;婆娑醉舞遣孙扶。

天年高过二疏传,人数多于四皓图。

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

由于与会的老人中,秘书监狄兼谟,河南尹卢贞年龄未到七十,所以白居易在诗中只统计了年纪在七十岁以上七位老人的岁数总和。后人根据白居易这首诗的描绘,还绘制了一幅“九老图”,诗画相配,使这次聚会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如果说白居易等人的“九老会”是我国老年人活动史上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一次老年人临时性聚会,那么,唐代南翔里徐爵等八位老人所结的社团,则是我们老年活动史上有文字记录的第一个“老年人协会”。据唐代升叔达《三易集》记载,这八位老人,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81岁,住处相距很近,最远不超过一二里。他们每天都要会聚一堂,或饮酒娱乐,或追忆往事,老有所乐,其乐融融。有人以诗记录了他们聚会时的欢乐情景:

白鹤村头春日晓,香雾蒙蒙百花好。

苍颜素发八老人,花前置洒相倾倒。

笑说邻翁学语时,追谈邑子知名早。

不知主客更劝酬,争引曾玄互提抱。

受唐代文人组织老年人聚会的影响,老年人聚会在宋代也很盛行。宋初的李昉,两度拜相,最终以司空致仕后,仰慕白居易的潇洒,便鼓动年过七十的退休官吏宋祁等八人,也欲成立个类似的“九老会”,但该会最终因李昉的突然去世而没能成立。

北宋仁宗年间,在洛阳任职或贬职闲居的一些朝廷大员,如文彦博、富弼、司马光等,先后在洛阳组织了多次老年人聚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有文彦博、富弼、司马光、席汝言、王尚恭、赵丙、刘几、冯行已、楚建中、王慎言、王拱辰、张问、张焘等十三人参加的“耆英会”,以及文彦博和程伯温、司马伯康、席君从组织的“通甲会”,文彦博和范镇、张宗益、张周、史招组织的“五老会”及司马光组织的“真率会”等。

制举省元推二相,龙头昔日属宣猷。

人间盛事并遐算,一席几盈九百筹。

上面这四句诗是“耆英会”的参加者刘几在回忆当年的聚会。诗中说,聚会的发起者是文彦博和富弼两位宰相,与会十三人的总岁数几乎整整900岁。

而下面这四句诗,则是文彦博多年后对当时“五老会”聚会的回忆和记载。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宋代的官吏退休是比较晚的。当年五老聚会时,有四个人的岁数加起来已经300岁了,可是直到文彦博写这诗时,还只有一半人致仕退休:

四个老儿三百岁,当时此会已离伦。

如今白发游河叟,半是清朝解绂人。

在上述老年人的聚会和组织中,以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的老年人协会——“真率会”最为正规。该会不仅经常有活动,而且有“活动章程”。真率会《会约》规定:协会会员只分年纪大小,不分职位高低;会员聚会只求简单朴素,不讲繁缛奢侈;会员聚餐桌上最多5个菜,而且以素菜为主;可以敬酒,但不劝酒,喝酒量力而行;会员活动先发“安民告示”,能否出席须预先通知主办者;违反“会约”者,下次聚会时罚酒一杯……这篇会约不仅规定具体,而且尽情尽理,不知是否可以算作我国老年活动史上第一部老年人协会活动章程。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老年人聚会,有随机即兴式,亦有团体结社式,有笔会式,亦有宴会式。每次聚会都少不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首倡者和热心老年活动的组织者。

写到此处,不能不提及清代的康熙和乾隆这两位皇帝,为了显示康乾“盛世”的文治武功,也为了庆祝他们的高寿和在位的天长地久,两位皇帝先后举办过四次“千叟宴”。乾隆五十年(1726年)正月初六,举办的第三次千叟宴,有将近40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有141岁。赴宴者不仅有幸亲睹盛大的国宴场面,还能领到皇帝赏赐的一份礼品。难怪清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裁纪晓岚在应邀出席千叟宴时激动不已,当场赋诗曰:

化宇人多寿,耆老近四千。

相随登绮席,所见丰华颠。

旭日辉宫阙,柔思韵笈弦。

自然才六十,已获伴群仙。

这首诗虽多歌功颂德之官话,但道出了一个真理: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理想,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