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68

第68章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苏东坡(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同时,对养生之道也颇有研究。苏东坡养生最大的特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之一:长服四味长寿药

有一次,苏东坡的老朋友张鄂拿着一张宣纸请他写几句关于养生长寿的要诀。苏东坡点头答应说:“我得到一个战国时代养生长寿的药方,效果很好,现在就书赠给你吧!”说着,龙飞凤舞,一挥而就。张鄂定睛细看,只见上面写道:“四味长寿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苏东坡笑着解释说:“养生长寿的诀窍,全在这四句诗里。”

所谓“无事以当贵”是说: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看得过重。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比大福大贵更能使人终其天年。功名利禄可以让人显得高贵,但成为达官贵人,并不等于健康长寿。只有高尚的情操,乐观、豁达的性格,乐于助人的品行,才是奔向健康之路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所谓“早寝以当富”是说:吃得好,穿得暖,居住舒服,并非不等于健康长寿。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对老年人来说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良好的起居习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中国民间早就流行有“早睡早起身体好”等谚语。苏东坡在一篇文章中曾向友人详细地介绍过自己睡眠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床后平卧,将身体的各个部分安放稳当,让身体各部分落在实处,重心有所依托,选择并保持一个舒适且放松的睡姿。然后闭上双眼,排除杂念,静静地倾听着自己发出平缓、深长的呼吸。待全身上下有血脉和畅通顺之感时,睡意就会袭来,自然就能步入梦乡。“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看了苏东坡惠州流放时写的这首描绘自己睡觉的诗,人们不能不佩服诗人养生有术。

所谓“安步以当车”是说:人不能过分讲求安逸,俗话说“人未老,足显老”,而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是预防“足老”最有效、最便捷的健身方法。

所谓“晚食以当肉”的意思是: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来代替对美肉佳馔的贪吃无厌。苏东坡还是一个古今闻名的美食家,十分注意营养的合理摄入,讲究荤素搭配,且注意烹饪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后人从流传至今的菜谱中许多用东坡命名的菜肴,如“东坡肉”、“东坡羹”中,可以想象到苏东坡对饮食养生是何等的有研究。

有所为之二:坚持三条养生经

元符三年(1100年)八月,苏东坡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从今以后每顿饭酒不过一盅,肉不过一碟,即使来了需特别款待的贵客,餐桌上的肉菜也不能超过三种。为了将这条养生规矩贯彻始终,每次有人请他赴宴,苏东坡总是先把自己的饮食原则向来人说明,主人答应按他的规矩上菜敬酒,苏东坡才答应去赴宴。否则,便辞谢不去。

有人问苏东坡为什么要对自己的饮食摄入限制得如此苛刻,苏东坡的回答是:“我这样做,是为了实践自己在饮食方面奉行的三条保健原则。这三条饮食养生原则,一是安分以养福,二是宽胃以养气,三是省费以养财。”用现在的大白话讲,就是:在饮食上不讲排场,适量有节,安分守己,这样不仅能保养脾胃营气,延年益寿,而且还能减轻人民和社会的负担,节省国家或个人的钱财开支。苏东坡的上述三条养生经不仅总结概括了他的饮食旨要和养生之道,亦是他人生理念的真实写照。

有所不为之一:远离“三疾”

“三疾”是苏东坡对道家养生经验另辟蹊径的一种认识和总结。苏东坡认为,修炼学习道家的“神仙之术”(即养生术)有三个可怕的敌人,“一忿躁,二阴险,三贪欲”。只有摒除此“三疾”,才可能谈及学习或修炼道家养生。这是因为忿躁、阴险、贪欲这三个“敌人”,皆与道家崇尚的清静无为、尊道贵德、少思寡欲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一个人如果被“三疾”缠身,内心就不可能平衡,而内心的不平衡,又会让各种疾病纷至沓来。所以,要想身心健康,首先应除去三疾。

苏东坡写过一篇著名的养生论文——《养老篇》,用短短十四句话四十二个字,讲述了日常生活中从饮食、心理、到起居、行走、养护五官、练气功等诸多方面的养生之道,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唯有远离“三疾”,才能实现健康长寿。这十四话是:“软蒸饭,烂煮肉。温羹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忘其目。久久行,金丹熟。”

有所不为之二:不忘“四戒”

所谓“四戒”,是指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于元丰三年十一月,在雪堂书写的四条养生座右铭。总共三十二字:“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苏东坡认为,出行最要不得的是来回乘车,这样会导致腿脚肌肉萎缩;住房最好不要住高堂华屋,以避免娇惯了的身体经不起日晒风吹;男人最忌讳沉湎在漂亮女人的温柔乡中,因为这无异于一棵大树被伐木的斧头所包围;吃东西最不该吃的是那些甘美肥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吃进肚子里以后,与喝断肠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说及“皓齿蛾眉,伐性之斧”,我不由想起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讲述的一个小笑话:有一天,太守杨君素、通判张公规邀苏东坡一道去安国寺旅游,游玩过程中大家聊到道家调气养生之事。苏东坡说:学习道家养生,别的皆不在话下,都能做到,最难的就是远离女色,杜绝性生活。通判张公规接着苏东坡的话茬说道:苏武被扣留在匈奴,渴饮雪饥吞毡,自杀未死被人踏背出血,从没说一语软话,对死生可以说是看得很透、很淡。然而连他都和匈奴女子生了一个儿子,而且还是在贫穷寒苦的北海畔。如果是在华丽的洞房中,那还得了!由此可知杜绝性欲之不易。众人听后,无不大笑。苏东坡通过讲述幽默笑话,发出“养生难在去欲”的感叹,实际上是提出了当时人们羞于启齿又难以回避的一个敏感问题,即:如何看待养生与性欲的关系。现代性学研究表明,和谐的性生活不但对人身心的健康没有害处,而且有益于养生。因此,苏东坡所说的“皓齿蛾眉,伐性之斧”并不完全正确。正确的应该是,既不提倡有违人之本性的“禁欲”、“绝欲”,又反对伤身伐性的“纵欲”。其实苏东坡在内心深处主张“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只不过在当时那个理学禁锢的时代,有些话他不好明言。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个人注意养生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苏东坡主张,应该把上述四戒,书写成条幅,张贴到门窗、几席、厨房等处,让人坐卧行走,随时可见。不仅体现了苏东坡防患于未然的养生防病之道,而且也充分说明他具有尊道贵德、修身养性、自警自律的高度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