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1503200000025

第25章 英法争夺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权的较量 (3)

独立之后的美国贸易结算的货币十分混乱,既有英镑,又有法郎,还有西班牙金币。直到1789年,美国财政部成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任第一届财政部长时,情况才发生转变。1791年,在华盛顿的支持下,美国模仿英格兰银行成立了第一家中央银行——垄断了纸币发行权的美国第一银行在费城宣告成立,营业许可证有效期为20年。银行资本金为1 000万美元,其中政府认购200万美元,其余800万美元均面向公众发行。但其中700万美元的股份主要都落入了英国人与荷兰人的手中。当时,英国和荷兰都积累了大量资金,都希望通过对外输出资本赚取高利润。美国银行这样的香饽饽理所当然地不能视若无睹。

第一银行用其发行的货币换回先前的美国国库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充分发挥了中央银行的调节与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到了1805年,以美国第一银行为核心、75家其他银行为网络的银行体系逐渐形成,美国信用与货币体系随之建成雏形。

但是,第一银行遭到180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的猛烈炮轰。杰斐逊认为第一银行是“为了美国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设计的。只使商人受益,而农民、自耕农将不能从中得到任何利益”。他援引宪法,指出国会无权建立银行机构。他说:“所有未由宪法赋予合众国,也未禁止由各州行使的权力,都保留给各州或其人民……向国会权力范围区域之外迈出一小步,就意味着对无限权力的占有,这是从任何角度都说不通的。”到1811年,在杰斐逊等人的阻挠下,第一银行停办。杰斐逊则依赖关税收入来支撑政府财政。

大量兴起的州银行迅速替代了第一银行的地位。1811~1815年,州银行数量从88家上升到208家,纸币发行量则从1812年的450万美元上涨到1818年的1亿美元。根据宪法,州一级别的银行不具有发行纸币的权力,但美国联邦法院对此的解释却让人匪夷所思,他们认为宪法中所说的“信用票据”不包含纸币。

在当时,任何人想要进入银行业,都必须经过联邦或州政府的授权,还要得到法院的认可。控制了银行,就可以操纵人们手中的货币。银行最大的权力是无中生有的纸币发行权,就像炼金术士一样凭空制造出纸币并让人们接受它。此外,任何银行都能以种种借口拒绝给予企业主或地主信贷或资金,做生意都是通过支付预期即信用来完成的。没有了信用,就意味着一旦现金流枯竭,企业就要破产倒闭。反之,银行又能通过扩大信贷来促进某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结果,限制或扩大货币发行的金融家拥有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美国政府的政客们异常腐败,完全屈服于金钱的权势。在美国蓄奴时代,黑奴比普通白人平民在法律上具有更高的地位,原因很简单,黑人是财产,财产被判刑坐牢或受到体罚将会贬值,而白人平民却是自由人。如此不公的法律不过是奴隶主直接参与或用金钱收买的结果。19世纪,来自德国的美国首富阿斯特依靠金钱的魔力,通过贿赂的方法让立法与执法机关对自己俯首称臣,让政府授予自己拥有银行的特权,他一度成为4家银行的所有者。

与费城货币银行的一波三折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纽约的债券市场。美国建立之初便在纽约发行了8 000万国债,美国资本市场就此诞生。当时,美国的许多公司不过是英国公司的北美分公司和独立前的殖民地金融集团。比如赫赫有名的巴林银行就是英国人在美投资的代理银行。1803年,英荷两国持有一半以上的美国国债。即便到了1818年之后,这个数字也才降低到25%。除了国债以外,纽约股票市场也兴旺发达起来,银行股票、运河公司股票、保险公司股票和铁路股票等均可在此找到踪影。美国新兴资本市场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富翁。阿斯特也曾通过欺骗、贿赂、盗窃与垄断等手段承销国债,赚取了天文数字的暴利。

第一银行倒闭后不久,大西洋彼岸的拿破仑战争开始对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站在拿破仑一边的美国人在进行越洋贸易时不断遭到英国海军的骚扰。1812年,美国正式对英宣战,企图乘英国不备之际,夺取加拿大,将英国人的势力彻底逐出北美洲。起初,战争主要在加拿大境内进行。1813年,美军攻入加拿大首府约克(即今多伦多),纵火焚烧政府建筑。

拿破仑被反法联盟击败后,英国腾出手来对付美国,战火开始燃烧到美国境内。1814年8月24日,英军侵入华盛顿,总统麦迪逊及其官员仓皇逃窜,英军报复性地烧毁了包括白宫和国会大厦在内的几乎所有政府建筑,尔后自动撤离。战后,美国人用白色的大理石面把白宫焦黑的外墙重新装饰,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白宫。1815年1月,在西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美军在与英军会战中大获全胜。但由于当时信息传递速度太慢,在战役结束前的1814年12月,英美已签订《根特和约》,相互承认战前边界与政治权力,永久结束了英美之间的军事对抗。美国也随之丧失了吞并加拿大的机会。美国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却什么都没捞着,其实是战败了。

战争失败让美国经济变得千疮百孔,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关税收入下跌了一半。约有700万美元的英荷资本流出美国,而在国内,有钱人都不愿意掏钱来弥补政府的战争亏空。联邦政府又没有直接征税权,只能吸收各个州政府的税收来支持财政。1814年时,除新英格兰地区(17世纪英王合并北美大陆东北6州设立的新英格兰联邦自治领,包括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以外,各个州银行都宣布暂停纸币与贵金属的兑换,国家经济近乎停滞。

为了应对经济停滞与财政危机,1816年,在阿斯特等金融家的建议与支持下,美国第二家中央银行——美国第二银行在费城宣告成立。与第一银行一样,营业许可证有效期也是20年。第二银行资本总额远远超过第一银行,达到3 500万美元,其中政府占20%的股份,作为回报,政府有权任命25名董事中的5名。但80%面对公众发行的银行股票却发行得极不顺利。除了尝过甜头的英国金融家以外,股票在美国国内市场购者寥寥。为了鼓励投资者购买,政府允许用国债来支付认购银行股份的款项,结果适得其反,绝大部分股份都被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英国大金融家攫取了。

第二银行对州银行采取了毁灭性的打击政策。它回收了州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并强制性要求州银行用金银货币来兑换。通过这种方法,第二银行严重削弱了地方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将金融控制权集中到自己手上。

但是,1828年再次登上总统宝座的杰斐逊看穿了它的把戏。在他看来,第二银行是大金融家尤其是欧洲大金融家的天然盟友。事实也是如此,第二银行的幕后大老板和美国金融市场的控制者即为巴林家族。银行本身就具有特权,而垄断性银行的特权更是大得难以言喻。银行能通过寻找政府代理人、贿赂、欺骗等手段窃取政府权力,压制普通大众。杰斐逊说美国“存在一个年轻的贵族体系,它的头脑是美国第二银行;它的左膀是保护性关税和制造业的垄断;它的右臂是日益增长的国家债务和国有公司……富人们经常由于其自私的目的而影响政府的行为。显然他们不满意受到平等的对待,他们还要求国会听命于他们以使他们越发富有……如果美国人听任银行控制货币发行权,首先让货币贬值,然后再让货币升值,银行和与其勾结的公司就可以把人民的所有财富洗劫一空,直到他们的孩子一夜醒来发现父亲占有的大洲上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货币发行权应该从银行手中收回返还给国会和国会代表的人民手中”。

1832年11月,杰斐逊认为第二银行已经资不抵债,建议取出联邦政府在第二银行中的所有存款。联邦总检察长罗杰?坦尼要求国会调查第二银行的财务状况,由于当时的立法与执法系统都已被大金融家所收买,结果,国会认为政府在第二银行的存款非常安全。到了1833年,杰斐逊连任总统,强烈要求财政部转移政府存款,但遭到财政部官员的极力抵抗。在连续解任几名财政部部长后,杰斐逊只能与强大的金融势力妥协。他决定采取迂回的方式,政府存款不直接一次性地从第二银行中抽出,而是以政府日常支出的方式逐渐提取存款,政府新的存款则放到其他信得过的银行。结果,一年不到,第二银行存款就减少了1 800万美元,元气大伤。1836年,银行未能得到营业许可时间的延长,只能改头换面以“宾夕法尼亚美国银行”的身份重新挂牌营业。5年后,由于失去政府的支持,这家银行破产停业。

尽管杰斐逊尽最大能力斗垮了欧洲人控制的第二银行,但终归实力有限。1831年,一位政府官员在给美国国务卿刘易斯?卡斯的信中描述了阿斯特在密苏里州生意代理人的嚣张,他写道,“目无法纪,不尊重公民、政府官员、政府及其政策法律”。其实,当时的美国经济并非是由阿斯特这样的本国人所控制,而是由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金融家所控制。美国第一条运河——爱尔兰运河的债权一半以上都是英荷金融家掌握的,公路、铁路亦然。当时若没有欧洲金融家的投资,美国经济将被欧洲发达国家远远甩在后面。与欧洲金融家相比,即便杰斐逊这样强有力的总统也望尘莫及。其他总统则更是扮演傀儡一样的角色。这种情况要到1860年的美国内战之后才会发生转变,美国本土金融家与美国金融实力的崛起尚需时日,而美国信用货币——美元的最终确立也要等到百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