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15032200000028

第28章 掌握相送的礼节,为你的形象再添一分彩

与人结交,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彼此能够成为好友,让对方能够记住我们,悦纳我们。那么,要让对方凭什么永远记住我们呢?凭的就是我们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经相关研究发现,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以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相貌体态、气质风度、仪表神情、言谈举止等外部特征给别人留下特定的印象。而在与人交往的不同阶段,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效应。

与人初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称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后来形成总体印象有着极大的决定力和影响力。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在别人的头脑中所刻下的印记是十分深刻的,因而也很难改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知觉者还是被知觉者,都十分重视第一印象。

与人最后一次接触所形成的印象称做最后印象。最后印象往往具有对先前印象的修正与改进作用,以及对总体印象的定格作用。也就是说,最后印象往往会将先前的印象覆盖住,因此它具有长久的、稳定的影响力。

由此看来,如何给对方一个良好的最后印象,就是我们能否让对方记住我们并继续交往的关键所在了。

还记得我们在中学学过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赠汪伦》吗?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汪伦是怎样送别李白的。

汪伦一度做过县令,卸任后把家迁到了桃花潭,做了一个寄情山水的普通人。唐朝天宝年问,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为名邀请李白来家中做客。

李白欣然应邀,并很快前往。李白到后,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对李白说:“十里桃花是指十里外的潭水名,万家酒店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停,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于是在汪伦那里连住了数日。

几天后,李白告诉汪伦他将要乘舟去庐山,汪伦感到依依难舍。虽然刚与李白相识几天,但是,他已经把李白当成了一生的朋友。然而汪伦知道李白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此次一别,他还会记得我这个乡下人吗?不如用一个特殊的送别方式,希望他能永远记住他曾经还有我这样一个朋友。”

这一天,李白上了船,但不见汪伦相送。待船快要开的时候。李白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歌声,这才发现,汪伦着盛装,一边跳着当地特有的送别舞蹈,一边唱着古老的《踏歌》。舞蹈节奏明快,歌声慷慨激昂。李白看到这里,十分感动,顿时文思泉涌,大笔一挥做了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也的的确确是把汪伦当成了知己,不仅仅是在于汪伦的热情款待,更在于临行时汪伦特有的告别方式。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社交应酬中应当像汪伦先生学习,学习他的热情待客,更要学习他是怎样将送别的场面做得漂漂亮亮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古人的例子:

李夫人是汉武帝最为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生病后,汉武帝刚开始并没有把她的病当一回事,然而没有想到李夫人的病情很快就加重,汉武帝终于有些担心,亲自前往看望。

听说皇帝驾临,李夫人立刻用被子将自己的脸蒙了起来,说:“我已病得太久了,容貌憔悴不堪,不能再见皇上。我死后,希望您能替我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们。”汉武帝说:“你已病成这样了,我此来也许是见最后一面,你当面托付后事,不是更好?”李夫人答道:“不整理仪容,不得见君父。我不敢有违圣人的教诲。”汉武帝急道:“只要你肯再让我见你一面,我就赐你千金,封你兄弟为高官。”李夫人拒绝道:“封不封官全凭皇上您的心意,并不在于见不见这一面。”她越是不愿见,汉武帝就越想见,可是不管他怎样好说歹说,李夫人就是不见,而是径自转过身无声的哭了起来。

放眼天下,恐怕汉武帝从来还没有想过,世上会有哪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敢违抗自己的圣旨、不想见自己的面——而且是自己好言相求之下仍然不见的。他十分恼火,起身就走。

入宫陪侍李夫人的李家姐妹们都被武帝气愤的模样吓坏了,当武帝一走,她们就七嘴八舌地责备李夫人:“你为什么就是不肯见皇帝一面嘱托兄弟儿子呢!难道你怨恨他如今才来看你吗?”李夫人叹息道:“我之所以不肯见皇上,正是为了要更好地托付兄弟儿子。我因为生得美貌,才能由卑贱中得到皇帝的宠爱。世上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爱驰则恩绝情断。皇帝喜欢我,完全是因为我的容貌。我重病之后,从前的美色也一并消逝,如果真被皇帝看见我如今这个样子,他只会厌恶唾弃我,就连从前留给他的好印象也会一扫而光,他哪里还会肯回想旧情、照顾我的孩子和兄弟呢!”

就在汉武帝这一次探病之后不久,李夫人便仙逝了。李夫人是历史上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人之一。

在与对方告别时,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告别方式。

(1)如果是在对方家中,离开时要主动告别

我们离开时,要向主人致意。出门后,要请主人留步并道谢,如说声“谢谢您的热情款待”、“请留步”等,一定不可把主人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离去。

(2)如果是对方来做客,当客人告辞时,我们应真诚挽留

不管是朋友来访,还是业务上的往来,当对方离开时,作为东道主,一定要热情相送,不要一出门,对方说“请留步”,就不再送了。否则,当客人走几步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不在,心里会感到很不舒服。同时,送客回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声响,那种等客人刚出门,就把门砰地关上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并且很有可能会因此而葬送在客人来访时你精心培植起来的所有感情。

对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要事先为他买好车票、船票,临走时送客至车站、码头,并等车、船开动消失在视野之外后再返回。送客时尤其不要表现得心神不宁或频频看表,以免客人误解成我们催其快快离开。

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友好热情,临别时,别忘了告诉客人代表我们向他们家人问好,我们可以这样说:“请代我向令尊令堂大人问好!”“请代我向其他亲友问好!”等。必要时我们还应赠送客人一份土特产或纪念品,请客人带回去。

(3)如果是第三场合,可以与对方握手后再挥手道别

挥手道别的正确做法一般是:①身体站直,不要前后左右的摇晃摆动。②眼睛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眼看别处。③一般用右手,也可双手并用,但不要只用左手挥动。④手臂尽量向上前伸,不要伸得太低或过分弯曲。⑤掌心向外,指尖朝上,手臂左右挥动;用双手道别,两手同时由外侧向内侧挥动,千万不可上下摇动或举而不动。

假若是商务会谈,要尤其重视告别时的握手。告别时,我们要真诚的看着对方。如果我们的握手持续三到五秒,那么我们的眼光也要停留三到五秒,并诚恳地说:“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很高兴认识(或再次见到)您!”如果气氛融洽,此时把你们约定的事情再强调一遍则会更好。如果您是接待方,那么您一定记得先等客人起身后您再起身,否则就有下“逐客令”的嫌疑了。送别的言行中一定要表现出诚恳和从容。如果送到大门、电梯门、汽车门时,最好目送对方直到离开为止。

礼节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也反映了一个人对对方的重视程度。如果整个谈话都是愉快的,在相送礼节上的失分就会让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学会相送的礼节,才能为整个交谈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