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辉煌与困窘
15037000000020

第20章 远程教育的困难

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被社会关注的一个最大焦点,就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即同在一个国度里出生,同在一种社会制度下成长,又同浴一个政党的阳光,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身处农村还是身处城市的孩子,身处东南还是身处西北的孩子,能不能享受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说明我们没有创造出这样公平的教育环境。不是不愿做,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做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缩小数字鸿沟,弥补地区经济造成的教育差异,缩小农村、山区孩子和城市以及发达地区孩子,在教育起点上的差异;可以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师资欠缺和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可以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享受到全国乃至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地域、经济等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0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颁发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拉开了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序幕。工程涉及河北、内蒙古、吉林、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0个省区。

工程计划从2003年开始,用一年时间完成试点地区三种模式的建设工作。在试点地区建设20594个教学光盘播放点、49598个卫星教学接收点、6934个计算机教室。规划覆盖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5%左右的农村中小学,覆盖中部六省21%左右的农村中小学。预计覆盖西部试点省925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27%,中部试点省644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21%。

工程测算投资,2003年总投入191542.8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00000万元,由发改委和财政部各承担50000万元,地方配套91542.8万元。而且文件还明确规定“西部试点地区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试点地区总经费的三分之二;中部地区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试点地区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东部地区原则上由地方政府负责,中央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地区适当给予补助。”资金投入的政策明确向西部倾斜。

五年时间过去了,西部各省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早已配备齐全,三种模式的配备数量和条件,基本都超过了起初的规划,很多地方的配套投资都超出了原有的预算,远程教育的覆盖率也比原计划提高了很多。许多贫困县无论是覆盖的学校数,还是学生数,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但是,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建成、硬件配备的完成,并没有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缩小多少,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也并没有和城市、发达地区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远程教育在实际使用上,在真正发挥效益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难。

一、经费投入困难

按照三部委文件规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硬件设施配备分三种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29或34英寸,按学生数多少配备,一般都配2台)、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布局调整确需保留的教学点。

模式二:卫星教学接收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而且,根据学生规模,配备12个多媒体教室。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初步所谓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每所学校装备一间30台终端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

三种模式硬件配备的经费,已经由中央和地方专项经费负担。但是,要保证三种模式正常投入使用,学校现有的经费条件,仍然负担不起。

因为,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学校布点都比较分散,学校规模一般都很小。500名学生以下的中学占到半数以上,学生数不足200名的小学占到80%左右,学生数不足100名的小学也在30%以上。学校没有学生,也就意味着没有经费。而远程教育三种模式配备的学校,一般都是比较偏远的山区农村学校,也正好是这些规模都很小、经费极其匮乏的学校。尤其是一模光盘播放点,配备的对象是农村教学点,这些学校往往只有学生一、二十名。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远程教育使用每个星期不得少于20节次。这些学校的校长说,仅电费一项,他们都负担不起。

更为关键的是,远程教育三种模式配备的重点是硬件设施,而教学中实际使用所急需的则是软件资料。和硬件设施一次配备可以使用多少年的特点不同,软件资料的配备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教材的变化和教学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添置。而这些软件资料的更新和添置,所需要的经费往往还不是一个小数目,学校更是负担不起。

二、软件配备困难

2002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且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施“一纲多本”,和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供需双项选择的教材编写、发行政策。迄今为止,满打满算也就五年时间。就各种版本的中小学教材而言,还都在探索之中,还处在良莠不齐的阶段。至于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软件,更是质量低劣,而且极其短缺。这是远程教育软件配备的困难之一。

软件配备的第二个困难就是与教材相配套的体系问题。由于中小学教材实施“一纲多本”,和供需双项选择的政策,各县区选择教材的版本都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县区各年级之间采用的都不是同一个版本的教材。这就为远程教育软件的选择、配备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也加大了经费投资的数量。

不光是在偏远的农村找不到,即使城市也很困难。2005年,西部某省要在农村召开一个远程教育现场会,要为做示范课的老师找一段与教学相配套的光盘,省教科所的教研员在省城找了一个星期也没找到。你说让农村教师到哪里去找?

当然,远程教育设施在中小学教学中使用,不仅仅是播放教学光盘,更主要的是通过卫星接受系统(二模)和宽带网(三模),下载或收看中国教育电视节目。但是,我反复查阅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单发现,所有栏目设置,很少有围绕中小学各科教学设置的。作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中小学师生看看,完全有必要。要说对中小学各科教学有多少帮助,实在是微乎其微。要说有了远程教育设施,农村的孩子就能和城市孩子享受同样的名师授课,那更是相差不止十万八千里。所以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并没有和中国教育电视节目的安排协调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远程教育软件配备的困难之三。

远程教育软件配备的第四个困难,就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关于西部农村教师的素质问题,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困惑》一章,我们已经有过讨论,这里不再赘述。远程教育设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利用卫星、网络资源下载、或自制教育教学所需软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但是,我们的教师90%的人实际上不具备这个素质。

三、管理使用困难

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应用方式,很多地方都做了如下规定:

1.运用教学光盘进行教学或辅助教学(模式一)

(1)利用电视机、DVD机等设备和资源上光盘播放课。

(2)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电影或专题教育节目,并撰写观后感等。

(3)组织教师观看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资料和优秀教师课例,进行校本培训、教研活动。

(4)研究、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积极组织开展模仿教学,创新教学设计。

2.卫星教学收视要落实于课堂教学(模式二)

除了要做到模式一所有应用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做到:

(1)根据中国教育广播电视报的节目表,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

(2)利用IP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下载与教学同步的课件、视频,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可以对课件进行简单加工,应用于教学。IP资源中的示范课、精品推荐、学科实验、教学光盘等,均可直接应用于课堂。

(3)利用中央电化教育馆资源中心的“专题教育”栏目,加强思想品德、卫生、法规、安全、环保等教育。

(4)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远程教育兴趣小组活动。编板报、手抄报、电子报刊、校园广播等。

(5)结合卫星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对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6)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或说课、评课活动。

(7)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卫星教育资源,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

(8)模式二学校要与本学区模式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将从远程教育资源网上下载的教育教学资源无偿提供给模式一学校使用。

3.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模式三)

除过模式二所有应用方式外,还要做到:

(1)开设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

(2)在计算机教室开展其他学科教学。进行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改进学科教学的探索,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3)计算机教室在教学应用中,应注重利用“天地网”和教学光盘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教与学方法的转变,建立研究性、探索性、协作性学习的方式。

(4)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应该说,这样的规定和要求很全面,如果真能做到,那么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的确在缩小农村和城市、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教育的差距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

首先是专门人才的问题。按照上述理想,每个项目学校必须配备一名既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又具备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专门人才主管这方面的工作。因为,他不光要会熟练操作远程教育的设备,而且还必须具备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选择有用、实用,并且是水平比较高的信息资源的眼光。所以,教师兼职,时间上分不开身,技术也达不到。靠突击简单培训的教师,显然担当不起如此重任。而在西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人才显然没有。很多农村小学,实行的是教师“包班制”,学生一进校,教师就得连着上课到放学,哪有时间坐下来上网。

其次是技术问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偶尔为之可以,经常做来并不现实。谁都知道,制作一份好的课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硬件支持,而且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制作一份好的课件,所花费的时间,要比备一节课多好几倍。教师既没有这个技术,更没有这个时间。

再次是教育规律所不允许的。计算机也好,网络也好,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说穿了,它和书本、钢笔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有当教学需要时才是有用的。而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制作课件、播放视频或录音之类的现代手段。所以,有很多专家已经指出,现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动不动就变成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展览,并不一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有些甚至适得其反。

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的远程教育技术应用都百分之百地达到了我们的理想,农村的孩子每天都能聆听全国、甚至世界一流教师授课,也还不能说明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享受上了同等的教育资源。因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教学讲究的是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显然,网络再好,都没有办法给他们提供这个条件。

所以我以为,国家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方法有待研究。具体说,设备配备得过于分散,既不利于管理与使用,使其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又造成了很大的资金浪费。如果能够将这些设备相对集中,比如,一个乡镇、甚至几个乡镇,设立一个远程教育中心,集中所有设备,配备专门人才,办成一个地区的教育资源中心,辐射一个地区,似乎作用更大,而且也会节省很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