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11

第211章 211 封箱戏与“吉祥新戏”

在旧社会,每到农历腊月底,戏班照例封箱;至新正初一(即春节第一天)开台,演出“吉祥新戏”。我第一次看封箱戏是在哈尔滨东铁俱乐部票房。那是1929年(按阳历已跨入1930年)的旧腊二十三(俗所谓祭灶日),正值先祖母六十整寿。记得当天来祝寿的客人很多,晚饭后连卧室里也挤满了人,先母怕我无聊,便托付一位熟人领我去看戏。戏码是全部《穆柯寨》,接《枪挑穆天王》,最后演到《辕门斩子》结束。

我只记得穆桂英由林钧甫扮演(后面《斩子》改由李妙兰扮演),焦赞、孟良分别由白希董(我称他为白大爷,后来一度与他住邻居)、赵喜奎(喜连成出身,当时在俱乐部充班底)扮演,佘太君由老旦名票傅雪岑扮演,《斩子》的六郎由裘维莹(字镜岑)扮演。裘老后来成为先父连襟,专唱汪派和刘派戏,建国后病逝在南京。1945年抗战胜利,裘老曾到天津,先父留他午饭,我请来老演员孙喜云先生为他操琴,裘老高唱汪派《让成都》大段三眼转二六,依旧黄钟大吕,绕梁余音不绝。此后便再未见到这位老人了。

在北京,每年封箱例有所谓“窝头义演”,即由梨园公会主持,特约著名演员合作义务戏,收入全部救济贫寒同业,共度年关。最习见的戏有《龙凤呈祥》、反串《大八蜡庙》等。

30年代,这种义演大都在第一舞台演出。我只在1934年或1935年赶上过一次反串《八蜡庙》,就是在第一舞台看的。散戏时天已黎明,赶头班有轨电车回家。新正初一至初五,京津各剧院演出,大都日夜两场。所谓“吉祥新戏”,或从剧情上作截搭题,或以应景为主,或根据戏名讨个吉利。比如谭富英爱演《定军山》,取其“一战成功”之义;马连良爱演《借东风》,取“一帆风顺”之义。另外,《打金枝》、《御碑亭》也是生旦常演的戏。《打金枝》一名《满床笏》,取义于七子八婿为郭子仪拜寿的情节。其实这戏反映了家庭矛盾,情节并不使人愉快。《御碑亭》则是科举时代残余下来的所谓的“吉祥戏”,取其有《金榜乐》、《大团圆》的情节。实则剧中有严重的男尊女卑和善有善报的封建思想。谭富英有时于正月初一唱《骂曹》,盖此戏又名《庆贺元旦》也。

在武戏班中,比如杨小楼,正月初一每演《青石山》,取义于扫除妖氛,天下太平。而1937年元旦,杨小楼在北京长安戏院与钱宝森合演《英雄会》(后在张伯驹堂会又演了一次),取其火炽热闹,而全剧不死一人,自然属于“吉祥”范畴了。从不死人的内容来决定取舍,则《龙凤呈祥》、《珠帘寨》亦经常被视为合适的剧目。而《失街亭》和《连环套》,由于戏好,受观众欢迎,春节期间也不时演出。但往往《连环套》不带《盗马》(因有杀死更夫情节),《失街亭》只演到《空城计》为止,而不带《斩马谡》。另外,封箱戏要在结尾处“跳灵官”,正月初一开台要在开戏时加跳五路财神,也是戏班旧俗,现在也早已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