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13

第213章 213 《马连良五事》摭遗

拜读《中国戏曲志天津卷资料汇编》第二辑,在“珍闻·轶事·掌故”栏中读到《马连良五事》一篇,广见闻而开茅塞,深受启发。但文中所列,主要以马在津演出情况为限。今据个人闻见,略加补充,以益谈助。

与马合作的旦角,20年代末马曾与朱琴心互挂头牌。而王幼卿则是马三十年代初的老搭档。王辍演后,黄桂秋一度与马同台。未几黄离去,马乃培养林秋雯。林只是二旦材料,演对儿戏不称职。后来张君秋崭露头角,才长期约张合作。马、黄合作我只在北京见过;朱、王、林、张则都同马在津演出过。

关于马、郝合作,为时甚久。《五事》中所列举剧目,尚遗《鸿门宴》一出。自二人分手,此戏亦绝迹歌坛。1938年杨小楼逝世,马与郝寿臣再度在京合作,只排了一出《串龙珠》,演出后被日伪所禁,郝即不再搭班了。

关于马所演的重头唱工戏,早年有《雍凉关》、《珠帘寨》等,虽仅吃扒字调,亦能叫座。1929年马嗓音大好,不独《探母》、《失·空·斩》、《武家坡》、《奇冤报》等经常演出,连《斩子》也应付裕如。卢沟桥事变后,天津租界戒严,中国戏院为维持班底生活,特邀马偕扶风社演出(只有小生由姜妙香代替叶盛兰,其余演员未变),只唱日场。由于演期较长,不少老戏都出笼了。属于重头唱工戏者,我就在那一期内看过马的《捉放曹》。40年代初,经人怂恿,马在中国戏院贴出《洪洋洞》。结果唱到“自那日”一段结束,观众纷纷退场。从此马再不演这类所谓重头唱工戏了。

《五事》中提到马演《英杰烈》的王大人,那是为了捧叶盛兰(叶串陈秀英)。但马演此角实有所本。民国初年,余叔岩在堂会也演过这一角色。至于《长坂坡》刘备,实不算配角。30年代在北京第一舞台演大义务戏,马连良就演过《长坂坡》的刘备。那一次是从《汉阳院》起,中间有《哭刘表》,然后再接“叹五更”,唯《汉津口》由里子老生应工,照例换人。赵云由杨小楼扮演。《哭刘表》一场,刘备是正角,赵云理应侍立。事后马对人说:“我在台中间唱大段反西皮,杨老板人高马大,年事又高,倒站在一边陪我,真不敢当。”此事闻之贯大元先生。

关于马的反串戏,我看过他的《打面缸》演周腊梅,《八蜡庙》演金大力。至于在天津与张君秋合演《别姬》,乃1952年春节前的事,当时我正在天津。《五事》误记为1953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