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24

第224章 224 歪批《论语》

传统相声段子有《歪批〈三国〉》,今乃听到有歪批《论语》者。如有人释宰予昼寝为白日做爱,我在另一篇拙文中已谈到;又如有人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女”应作“汝”解,不少读者也持异议。我以为这还不算“歪批”的典型。这里要谈的是《论语·里仁》中的一章:“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在谈“歪批”以前,先介绍一下正确的解释。这章书本不难懂,意指为人子者对父母应时刻关心。父母的年龄大了,做子女的既高兴又担心。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说:“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皇侃《义疏》引李充说:“孝子之事亲也,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忧乐之情深,则喜惧之心笃。”朱熹《集注》:“知犹记忆也。当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清人刘开《论语补注》说得更深一层:“人子于父母之年,无时不当知、无日可以忽者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者,既喜其尚强,然恐父母强健之时不可多得也;既喜其寿考,然父母至寿考之日而其后已可危也。故惧即生于喜。终身在喜之内,即终身在惧之中也。若专言喜其寿而惧其衰,则于老年之父母如此;而人子少时,父母尚在强盛之年者,岂无所用其喜惧乎?”

撇开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所谓孝道)不谈,味诸家注释之意,其中都贯穿着一个重要的合理内核,即子女之于父母的亲情是也。一个家庭乃至社会、国家,除了义务与权利的关系之外,维系其存在的纽带还有“情”的一面。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夫妻男女之间的爱情,同志、朋友之间的友情,都缺一不可。我们之所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正是为了加强人民对国家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如果缺少情谊和爱心,则人际关系只剩下唯利是图,绝对自私;于是损人利己,招摇撞骗,暗偷明抢,一切坏事都肆无忌惮地做得出来,从而国家民族的前途也就岌岌可危了。

正是由于人们的心态被扭曲,《论语》那一章“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歪批邪讲才公然出笼。我所知的这种歪批邪讲是这样的:“父母的年纪必须时时留心:如果他们老了,当然值得高兴,因为他们会很快死掉,则子女将减少经济负担和赡养义务,岂不是一件大喜事!但也有父母老而不死的,即使健康也缺乏劳动力,何况十之七八的老人都是体弱多病,成为子女的累赘和包袱,岂不太可怕了么?”最初我以为这样讲法乃是说反话,后来才知道这是郑重其事的“正面”讲法。呜呼!这可算得上最典型的“歪批《论语》”了。如果孔老二的话当初真是这个意思,则难怪今日之世道人心到了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夫复何言!

199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