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30

第230章 230 交际语言小议

史学家来新夏教授在天津《今晚报》副刊上曾撰文谈到一件使他哭笑不得的事。他把自己的一本著作送给一个熟人,那人竟郑重其事地说:“我笑纳了。”来先生在文中慨叹道:“早知如此,我该说我送你一本‘大作’了。”不要以为这样的礼貌语言的误用无关宏旨,其实这同样反映出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目前在人际交往中,我以为有不少人太不重视交际语言。这实在不利于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譬如询问对方的年龄,过去对老年人总是问:“您今年高寿?”对一般中青年人,则问“您贵庚”或“您贵甲子”。这并非繁文缛节或虚伪客套,而是表示对人的尊重。而今天有的青年小伙子,竟面对白发老翁很轻率地问:“你今年几岁了?”说得严重点,这简直是对老年人的侮辱。而我们的青年朋友对此却习以为常,丝毫不觉得自己失礼。

至于问对方的名字,我自己也曾遇到这样啼笑皆非的尴尬场面。我先问对方“台甫”,对方茫然不知所对。我立即感到自己太爱掉书袋,“台甫”这个词儿已属“古汉语”范畴,早该“收藏”起来了。于是我改问:“您的大号?”他竟误以为我问他是在哪个单位,回答道:“我在××开发公司。”我只好再补充一句:“我是问您怎么称呼。”他的回答乃更出我意料:“我是经理。”我不禁慨叹,难道这就是我们今天青年企业家的形象么?

除了语言交流之外,还有一种更严重、甚至可以说相当危险的现象。我们的青年人,在外事活动或与外国人个别接触中,外语说得流利动听,发音也准确纯正,却对繁体汉字几乎一字不识,每当一位外籍华人递给我们的译员或导游者一张名片,那上面照例印的是繁体汉字。我们当然也无法硬说那字体是“不规范”的(其实他用的繁体字倒是很规范的,而我们的某些简化汉字却是靠了行政命令力量硬把不规范字说成是规范字),可是我们的年轻朋友却瞠目不识。我不知道这是数典忘祖呢还是本末倒置,反正我个人看了这现象是十分不舒服的。由于文字与语言同样是人际交往的工具,故附带在这里提醒一下。

199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