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33

第233章 233 名子之父

古今名人,大抵可分三类。一类是世代书香或世代簪缨,祖祖辈辈是头面人物,用今天的话说,知名度都很高。如三国东吴的陆康与子陆绩,绩侄孙陆逊,逊子陆抗,抗子陆景、陆机、陆云,都是一时显赫人物,且名垂后世。大书法家王羲之,子徽之、献之,皆有声名。北宋学者如三苏,及苏轼之子苏迈、苏过,三代皆有文名;清代学者如惠周惕、惠士奇、惠栋,也是祖孙三代蜚声儒林;王念孙、引之父子,至今犹为学术界称道。还有一类是名父之子,则子以父荫获得世誉。比如戏曲界谭鑫培之子小培,王瑶卿之子幼卿(幼卿实凤卿之子,过继给乃兄瑶卿者),钱金福之子宝森,王长林之子福山,以及现在还活跃于舞台之上的梅葆玖、叶少兰,都因父亲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名家(叶盛兰)而博得观众爱屋及乌的感情。此皆人所津津乐道者。

还有一类,我戏称之为“名子之父”,则往往为其子之大名所掩,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最典型的莫过于唐代诗人老杜和小杜。杜甫的族祖杜审言还比较有名,而其父杜闲就几乎无人知道。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他是中唐时史学家兼政治家杜佑的孙子,可是杜牧的父亲杜从郁,好像从来就未听人说过(其名仅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杜佑墓志》,做过一任小官驾部员外郎)。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开山人,名气可谓大矣;但他的父亲黄庶也是一位诗人,有《伐檀集》行世。与黄庭坚同属“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字无咎),当时亦有诗名;而其父晁端友(字君成)也是一位名家,曾为苏轼所推重。陆游的祖父陆佃是曾受王安石器重的经学家,今天他的名字在学术界还不算陌生;可是陆游的父亲陆宰,也是一位经学家,就不大有人提及了。其实陆宰在南宋初年对民族文化事业是有贡献的。北宋遭金人入侵,汴京失陷,图籍文物受到很大损失。陆宰乃将家藏书籍几千卷都献给朝廷,藏于秘阁。我常想,黄庭坚、晁补之、陆游乃至苏轼、苏辙兄弟,在宋代文坛俱享盛名,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恐怕同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苏洵、黄庶、晁端友和陆宰等人,照理讲也应该得到必要的重视。苏洵总算沾了苏东坡的光,名气比其他几人要大些,而黄、晁、陆诸人之鲜为人知,实在有点不公平了。

古今人都对奖掖后进、提拔人才的官员和老师予以很高评价并时加表彰,其实教育儿子成材的功绩亦不亚于前者。官场任人唯贤,老师甘为人梯,固然十分难得,值得称道(其实这原是做官和当老师的本分,只缘从古到今这样的人毕竟不是很多,才成为他们的美德);而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把下一代培养成材,难道就不应该予以表彰么!所以我认为,作为“名子之父”,也值得我们用点心思去“研究研究”。

199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