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五色土”版不久前发表了林小安先生《也谈姓名、地名的读音》的大作,旨在要尊重民间习惯读音而不应一味遵循当前字典、词典的标音来读,道理很对。但林文也略有可商榷处。不揣冒昧,提出来供参考。
“盖”字如果是姓氏,确音“葛”不音“丐”。如西汉人盖宽饶,“盖”即应读为“葛”。而盖叫天先生本姓张名英杰,并不姓盖。“盖叫天”是他的艺名,取义于盖过(超过,压过)“叫天”,故仍当读“丐”。“叫天”原为鸟名,其鸣声清越嘹亮,响彻云霄。谭鑫培的父亲名志道,工老旦,嗓音高亮,人誉为“谭叫天”,故鑫培艺名“小叫天”。张英杰初演汪(桂芬)派老生,艺名为“盖叫天”,希望胜过谭鑫培,后来才改演武生。林文所举例显然不恰当。
至于“解”之读“海”,正如江南人把“鞋子”读成“孩子”,是古音也是方音。但依照普通话的读法来读,读“解”为“懈”不能算错,也没有不尊重本姓人的意思,更谈不到强加于人。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应按照普通话的发音来读,不一定非读古音或方音不可。
严格地说,本姓人读自己的姓也不一定就合乎标准。如“谌”字应读“忱”,而今天姓谌的人十之七八都读其本姓为“甚”(精通古籍者则自谓其姓读“忱”)。为了尊重本姓人,我们不宜硬让读“甚”的人改读“忱”音(其实在古书里“谌”、“忱”本相通,音义全同),但不能说“谌”不应读“忱”而只能读“甚”。
林文释“渤”为“即渤海”,也不十分确切。“渤”一词,汉赋中屡见,有两种解释。一种据《说文》,“渤”训“海之别也”。段玉裁注:“海之别犹江之别,渤属于海而非大海,犹沱属于江而非大江也。”林文或据此以为“渤”即今渤海湾,因为海湾有“海之别”的意思。但另一种解释乃是:“海旁曰渤,断水曰”(见《史记索隐》)。故扬雄《解嘲》中有“渤之岛”一句。盖“渤”为海旁半岛,“□”为海上孤岛(四面与水切断),那就不一定指渤海了。
1997年6月